猪价拐点的第二个踪迹就是,鲜猪肉批发、零售差价不断减小,转手盈利趋近于零。相对于猪肉批发价格的小幅上涨,猪肉零售价格却在遇冷下降。统计局数据显示,猪肉五花肉价格自5月以来下降0.45元每公斤,且最近一期价格下降0.07元每公斤。不断下行的零售价格与逐渐攀升的批发价格很可能缩小猪肉的转手盈利。转手盈利缩小,将首先降低二三级供应商的进货意愿,进而直接影响到一级供应商的生猪出栏量与屠宰量,最后逼迫部分供应商退出生猪养殖行业,达到市场自动自发的调节供需的效用。
猪价拐点的第三个踪迹就是,3-8月份销售淡季即将结束,中秋国庆节日效应拉升消费需求,将充分消耗猪肉总供给量。然而,节日效应的拉动效果是有限的。
中农网价格研究中心认为,近期猪肉批发价格小幅上扬,但市场仍未具备形成拐点的条件,猪价依然围绕盈亏线上下波动。猪肉供需市场需要冷静洗牌,猪肉价格的重新定位需要进一步的产销信息交互冲击。短期内,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猪肉价格将小幅度抬高。长期内,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国内豆粕等饲料价格的上行,进而提高下轮猪周期生猪育成以及育肥的成本,猪价将有所提高。
进口猪肉兵临城下 国产猪肉阶段过剩
去年的“猪周期高涨”吸引了不少猪肉贸易商入驻中国,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进口优质价低猪肉,企图抢占市场先机。今年,欧盟已然顺利成为中国猪肉的最大进口国,不同的是,中国猪肉价格一蹶不振,猪肉市场供给阶段性过剩,本地养殖户面临短期的亏损,猪肉行业盈利预期持续降低。
今年5月,英国农业大臣于北京签订一份关于向中国出口猪肉和种猪的协议,并表示短期内向中国出口大批量猪肉。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猪肉及其副产品进口实际到港6.24万吨,环比增长36.24%。其中,5月我国鲜冷冻周肉进口量4.86万吨,同比增加145.32%,环比增加16.11%。中农网价格研究中心认为,进口猪肉于国内市场的占比并不高,但是,我国生猪产能阶段性过剩,消费者猪肉需求已趋于饱和,再小的变动,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进口猪肉兵临城下的其中一个推动因素是国际汇率的变化。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月平均数由4月份的8.35走低至7月份的7.84,欧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利于欧盟进口,国际贸易转汇结算利差增大。而欧洲生猪质量过硬,成本低廉,极易被中国大型肉类加工厂商集体采购,转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汇储备,利于本国货币保值。这样一来,尽管国内市场猪价下降,英国等欧盟国家此时加大猪肉进口,仍然是有利可图。
实际上,外汇的变动不仅影响到了猪肉种猪的进口,还影响到国内猪肉的出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国产生猪的价格比国际均价累计高出1/3,这就抑制了国外市场对国内生猪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