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事多舛
“猪肉价格又跌了,养殖户又不赚钱了!”听到这句话,你是不是很耳熟,就像听到“狼来了”一样。不一样的是,放羊小孩的话让人麻木,生猪价格再次陷入怪圈让人叹息。叹息的同时又有些意外,因为今年的“猪周期”有些反常。
一名散养户的辛酸史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养殖户杨子培最近有些坐立不安,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使像他这样的散户的心又揪了起来。
家里养着50头猪(其中能繁母猪20头,仔猪30头)的杨子培在去年的猪市危急中逃过一劫,趁猪价上涨那会儿还挣了些钱。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本以为今年能踏踏实实过个平衡年,没想到坎坷来得这么快。
“目前,毛猪收购价格平均每100斤640~650元,质量差的还不到600元,已经跌破了成本价。”杨子培无奈地说。
收购价在下跌,养殖成本却在攀升。杨子培告诉记者,去年玉米(2419,8.00,0.33%)最贵的时候也就1.2元/斤,今年卖到1.3元/斤,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尽管是一毛钱的涨幅,但一头猪的饲料成本就要上涨60元,加上水电、人工成本,按照现在的毛猪价格基本没钱赚,去掉直接成本,一头仔猪的收入大概是120元左右,勉强保本。
“辛辛苦苦养一年,30头仔猪的收入才3600元。还不如出去打工挣得多。”杨子培满脸叹息。
像杨子培这种自繁自养的中小散户们一边遭遇猪肉价格的下跌,一边承受饲料、人工成本的上升,一些地区的散养户甚至开始出现亏本。
临近夏天,高温疫病多发季节,母猪和仔猪的死亡率让杨子培提心吊胆。
“2008年生猪价格最好的那会儿,养殖户拼命补栏,凡是母猪就留,导致现在母猪和仔猪质量参差不齐。近两年天气条件反常,蓝耳病和高热病频发。由于成本原因,我们的饲料和防疫治疗跟不上,导致今年仔猪的成活率比往年有所下降。”杨子培说,每死1头猪就要赔1500元左右。
比市场风险更大的疫病,把养殖户折腾得更苦了。许多养殖户常说,只要不闹病养着就不赔,赚多赚少看价格。
养猪快12个年头的杨子培早已习惯了跌宕起伏的生猪价格。“养殖时间长了,都知道生猪价格有周期,以前是三年一轮回,现在周期的时间变得更短了,猪也越来越难养了!”杨子培觉得,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艰难,计划着今年不如加入合作社,搭上规模化养殖这趟车,也好降低些风险。
“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猪肉价格一直以来被称为“三年走势”,然而在经历去年火箭式上涨之后,今年并未出现百姓和养殖户预期的“平局”,转而掉头向下,直至跌破盈亏平衡点。完成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跳跃,生猪只用了一年时间。
究竟猪肉价格缘何频繁出现暴涨暴跌,政府的调控措施效果如何,监管层又该怎样更好地破解这种怪圈?
“看得见的手”该往哪儿伸?
猪肉价格涨了,老百姓HOLD不住;猪肉价格跌了,养殖户们叫苦不迭,在猪价大涨大跌的怪圈里,市场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似乎都成了受害者。
为此,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近日联合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并启动预案,提出将适时启动政府冻猪肉收储工作。
此次发布的预案,是对2009年初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完善,重点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合力,主要通过增加储备吞吐来稳定市场预期,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既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也考虑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