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古坳村种猪产业示范基地养殖的生猪
记者沈艳莉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实施扶贫“双到”后,清远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创造出扶贫“双到”新经验、新模式,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本报自今日起,开辟《我市扶贫“双到”先进典型系列报道》栏目,予以陆续报道。敬请垂注。
汽车沿着山路蜿蜒而行,走过九九八十一弯,记者终于来到了深山中的大古坳村。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群山空濛,云雾缭绕。而就在这沟壑纵横的崇山峻岭 中,顺德扶贫工作组成员关大雄一年有286天住在村里,天天徒步上山下山,走家串户访民情、建项目,把山里的有机大米、高山茶等特产运出去,为村民带来脱 贫的“活水”。
说起大古坳村的扶贫工作,关大雄显得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顺德从1997年开始对口帮扶连南,经过10多年的帮扶,摸索出一个重要的经验:思想扶贫 是最关键。“只有观念转变了,思想开放了,大古坳村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也只有让众多的贫困户看到乡邻能够靠自己双手过上小康生活,才能从思想上树立自 力更生脱贫的信心。”关大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原来,经过一年多的“双到”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以关大雄为代表的顺德区政府扶贫工作组找准了以贫困户养殖生猪为撬动点,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大古坳村种猪产业示范基地项目。
“我们的养猪场根据生猪的出生期、生长期、怀孕期分别设置怀孕舍、仔猪保育舍、育肥舍等,将它们进行分区饲养。”在种猪产业示范基地一路走下来,关大雄兴致勃勃地给记者做着介绍。
据了解,该种猪产业示范基地由驻村工作组出资130万元建设场地和设施,并引入英德市启德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中心负责运营,与此同时,驻村工作组还发动了30-50户贫困户每户入股1万元组成股份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关大雄告诉记者,开发生猪养殖项目,旨在通过“公司+经济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形式,带动大古坳村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该项已正式运营近一年, 基地常年种猪存栏量保持100头以上,年预计繁育猪苗约2000只。“我们既着眼短期内贫困户增收,更着重帮助其打造一个养殖产业基地,形成一种可持续发 展的‘造血’机制。”关大雄如是说。
据统计,该基地目前每年至少可以为大古坳村每户扶贫户免费提供3只猪苗及800元的饲料补贴,有力地调动贫困户扩大生猪养殖的积极性,成为撬动全村贫 困户脱贫的支点。去年初,在驻村工作组的扶持下,贫困户唐丁道三贵筹资建设了一个小型养猪场,一年可饲养40头生猪。去年底,他卖出14头猪获利2.8万 元,如今已成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