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百河正在整理放进烤箱的姬松茸
“宁可不做村支部书记 ,也得坚持种植姬松茸。”8月1日,记者在同和街道孙家张村见到了“辞官”种菇的马百河。虽然创业初期,他曾一度损失惨重,但是两年多的坚持,让他收获了成功。目前,他又与退休后回家任村支书的孙会发达成共识,两个村庄同时发展种植姬松茸,带领两村百姓共同发家致富。
创业15个大棚被吹倒
据了解 ,同和街道南王家庄村的经济来源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民收入较低。2010年,当时担任该村村支部书记的马百河决心寻找一项适合本村发展的高端农业项目。“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就自费去南方学习了半年时间,我发现以玉米秸 、麦秸和稻草为主要原料生长的姬松茸应该可以让村民致富。”马百河说,“于是,回来后,我就发动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建造了15个姬松茸种植大棚。”
马百河告诉记者,建好大棚后,2011年1月,他带领村民尝试种植姬松茸;2011年3月,培育了新料;2011年5月,还未见收益的15个姬松茸大棚全部被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吹倒。“每个棚的成本是1.5万元,仅15个棚的损失就达到22.5万元。”马百河说,加上工人的工资、培育姬松茸菌种所花费的成本等 ,总损失将近30万元。
无奈之下,马百河向银行贷款60万元,重建大棚。为了保证质量,他还飞往福建请来专家,将姬松茸烘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
问题解决之后 ,2011年9月,第二拨姬松茸每立方米的产量达到10斤~15斤,每个大棚425平方米,这样算来,每个大棚的产量均在5000斤左右。“除了供应新鲜姬松茸,我们还将姬松茸烘干或是加工成姬松茸面条进行出售。“马百河说 ,”这下,虽然还没多少利润,但老百姓的成本收回来了,我就更有继续下去的信心了。“
发展一年可收入400多万元
据了解 ,2010年1月初,退休后又回村任职村支部书记的孙会发与马百河经过多次沟通之后,最终将马百河的姬松茸项目引进了同和街道孙家张村。孙会发告诉记者:“我今年66岁了,退休回村后又被村民推选为村支部书记,我不能辜负了村民们对我的信任,所以,我就得引进一个靠得住、又能给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达成共识之后 ,孙会发与马百河经过3年的准备,姬松茸终于在孙家张村安了家。“建棚 、育种、拌料准备妥当之后,今年5月初,我们就开始正式投种、上料。”马百河介绍说 ,“7月初的时候,第一拨姬松茸便进入了采摘期。每个大棚的产量大概都在5000斤左右。马百河说 ,目前,市场上新鲜姬松茸的零售价格平均40元左右,细算下来,每个大棚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左右。“目前,我在南王家庄村的生产基地,加上孙家张村这边,共有20个棚 。这样,一年下来就能收入400多万元。”
规划着眼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看到初期投入建棚的5家村民取得成效,孙家张村的很多村民也都想投资养殖姬松茸项目。”马百河说 ,“我们目前也正在规划扩展项目,准备到2015年投资1600万建设姬松茸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150亩,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产业链。”为了确保姬松茸的品质,马百合准备采取合作社直销的销售方式,在平度建设4个直销店,在青岛建立两个专卖店进行直营销售。
据了解 ,完善产业链之后,马百河将进一步探索姬松茸的深加工。“除了现有的烘干技术外,我们还准备引进烘制松茶及制药的相关设备和技术,进一步延长姬松茸项目的产业链。”马百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