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风农牧总经理李新盛认为,规模化养殖是走出猪价暴涨暴跌怪圈的必由之路,当前家庭散养已基本退出,大型企业主导的格局正开始形成。为此,应在环评、检测等方面提高规模化养殖“门槛”,改变养殖产业进出无序状态。
变短变缓的“猪周期”
供求关系演绎的价格波动,在生猪领域是如此的剧烈,以至于被人们称为“猪周期”。这一轮的价格走低,同样是供求变动所致。
“造成此轮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集中出栏,供大于求。 ”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田文钊分析,今年一季度出栏的这批生猪入栏时间是去年7-9月,当时正值肉价快速上升时期,养殖户补栏积极,到现在正是出栏的小高峰。
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721万头,而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723.6万头,短期内市场供应充裕。 “可以认为,现在猪价下跌,是去年猪价暴涨后的正常回落,是市场经济调节的反应。 ”田文钊说。
能繁母猪的数量则表明市场产能过剩。据畜牧部门统计监测,去年底,我省能繁母猪存栏达到156.8万头,同比增长15.5%。今年3月底,能繁母猪存栏155.1万头,同比增长6.97%,能繁母猪占存栏生猪比例10.1%,超过了8%的稳定发展水平。此外,进口猪肉也对市场产生了冲击。
但与往年5月份生猪价格的规律性反弹不同,今年5月生猪价格反而有加速下滑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价格低迷,养殖户普遍压栏直接关联。而值得关注的是,有经验的养殖者和管理部门已观察到“猪周期”不同寻常的地方,那就是“猪周期”本身出现了新特点。 “以往是3年一个周期,而现在一年内会出现一个轮回。价格波动不再是剧烈上下,而是缓慢变动。 ”省畜牧兽医局刘干处长分析。
刘干认为,这与工商资本大量进入,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温氏、中粮等大举进入我省,目前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已达65%,而全国范围内各类“资本养猪”风起云涌。“这些养殖者比较理性,抗风险能力增强,不会轻易退出市场,而是跟随市场变动及时灵活自我调整,因此对市场冲击就小,周期变短变缓。 ”刘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