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由于去年底的猪肉涨价带来利润增加,但是养猪行业仍然被业界视为高风险的行业,同样,也处于肉类产业的最低端。可是,一向精明的外资为何偏偏看上中国猪圈里的猪?
“一是国内市场庞大,还可以供给国际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二是中国拥有世界几乎最低的劳动成本,猪肉的生产成本容易控制;三是价格上涨空间最大,便于包装上市,获取投资题材;四是如果控制该行业,则可以获取持久的超额利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养猪行业,也引发了业内外对于养猪利润的关注。从2007年起,中国国内猪肉价格步步攀升。中国肉类协会的调查统计显示,虽然2007年5月以来生猪养殖受到饲料等成本上涨的影响,但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使利润增幅大于成本增幅。
某养殖企业的负责人给记者列了一笔详细的清单:以出售一头90公斤肥猪为例,其中,仔猪按10公斤计算,不计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目前10公斤的仔猪国内均价大约是245元;饲料方面成本总共约644元;猪防疫费用为35元;水电约10元。一头猪的成本共计934元。目前国内生猪价格均价是每公斤15.1元左右,那么一头90公斤重的生猪的出售价格约1359元。一头生猪的养殖利润:1359-934=425元。“即使刨去其他费用,一头猪的利润至少在300多元。”
事实确实如此,外资最先盯上的就是快速上涨的纯利润。
“中国养猪户的财务表现得极不稳定,因为他们无法控制生猪养殖的投入成本和应对具有高度竞争力、价格敏感的消费市场。”一份《艾格菲答股东20问》的资料中,艾格菲对股东这样描述中国市场。艾格菲称,目前美国已经完全实现一体化的生猪生产,拥有一体化的冰鲜肉类零售市场。形成这一完整的产业链进程,美国花了超过40年的时间。而中国目前,由于猪肉产业链下游的生猪屠宰加工业和猪肉加工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使得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养殖业。
因此,从深层次来看,外资在国内掌控的与养猪行业相关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养猪产业链:饲料业(通过美国的一家公司控制国内的一家饲料企业)、养猪业(在国内收购多家猪场)、屠宰加工(控股国内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双汇),再加上高盛的美国背景(最大的玉米、大豆生产国之一)及其在国际大宗期货交易的地位这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使得国内一些业内人士担忧其可能控制国内养猪业。
着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有这样的观点: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