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炎热,黄骨鱼烂身、爆头等细菌病暴发严重,死亡率很高。广东海大集团技术服务工程师殷猛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近几年,由于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病害爆发严重,市场行情不稳定,黄骨鱼养殖效益一直都是处于较低的水平。“懂调水、勤调水,能有效地预防黄颡鱼病害的爆发,提高养殖效益。”
“放苗之前,得把水调好。”佛山南海西樵养殖户梁广平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水的关键在放苗之前的改底,包括晒塘、用生石灰消毒、用茶麸清塘及投放有益菌类等。“我是在池塘的水稳定一个星期之后才放苗的。”梁广平说。
“这口塘有8亩,去年就赚了十几万,每亩利润1万多元。”他介绍,“我池塘的水一直都很靓,鱼很少发病。”
“池塘经过改底之后,对养殖中后期水色的稳定很有帮助。”殷猛告诉记者,“改底过程中投放的有益菌类,能分解池塘中鱼类排泄物和有机有害物质,改善池塘环境,抑制池塘细菌的生长。”
“水色不好时,池塘中的溶解氧往往很低,长期较低溶解氧条件下会引发鱼的肝胆肠道疾病。”殷猛告诉记者,“黄骨鱼的很多病害都是由肝胆肠道问题引起的。”
勤调水,要多开增氧机。“一口塘,最好是平均1.3亩左右就要配一台增氧机。”殷猛告诉记者。据了解,梁老板每次投饵,都会提前十几分钟把饵料台上风处的增氧机打开。“饵料台有足够的溶氧时,鱼苗摄食更主动,摄食量更大。”殷猛表示,“鱼苗吃得好,长得快,体质强壮,发病率自然就降下来了。”
“这口塘,我6月11号放的是1000尾/斤规格的黄骨鱼苗,一个月时间还不到,现在平均有50尾/斤。”梁广平向记者介绍,“一般养殖户2个月才有这种规格。”
“水质好,发病率低,鱼长得快,养殖效益自然会提高。”殷猛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去年黄骨鱼行情好,有些养殖户每亩利润达到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