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扶贫“双到”工作组自去年3月与对口村雷州市纪家镇南塘村委会实行“结对帮扶”后,积极筹款60多万元,帮助该村启动了农田水利、农户养猪、危房改造、助教兴学、慰问送暖等项目,同时斥资40万元创办淮山薯种植示范种植基地。目前,淮山薯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群众找到了开启发家致富潘多拉魔盒的金钥匙。
斥资40万创办淮山薯种植基地
2011年4月中旬,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兰英、组织部长向献兵一行23人前往雷州市纪家镇南塘村进行扶贫工作。工作组在镇分管扶贫工作副镇长周华常、村委会支部书记蒋友的陪同下先后慰问了南塘村委会几户贫困户,考察了湾仔村危房改造工程,并返回村委会办公大楼召开座谈会,共商下一步扶贫“双到”工作大计。
在座谈会上,张兰英书记表态,按照省、市扶贫指示精神,要求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3万元。学校将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全力支持南塘村委会的扶贫“双到”工作,对贫困户实行“包干到户”制度,每人包干4―5户,并且争取年底切实完成任务。确保群众稳定脱贫,早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工作组筹款16.8万元帮助村委会办起了一个年出栏量达600头猪的大型养猪场,村委会以每年18000元的价格发包给承包户经营。
南塘村委会11条自然村总人口2800人,土地2000亩,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群众以种树、种蔗及外出务工为主,农业结构单一,是个典型的贫穷村庄。看到此状,工作组意识到要想改变村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变群众传统耕种思想,取而代之引起新式品种。工作组驻村干部郑旁生、叶强两位同志带领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有关专家多次到南塘实地考察,最后下定决心,由学校投入40万元,提供有关技术援助,村委会干部积极配合驻村干部经营管理,创办起50亩连片淮山薯种植基地。
群众找到了开启发家致富潘多拉魔拿的金钥匙
创办基地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其中承包土地每亩每年500元,50亩三年共计7.5万元,装喷灌1.5万元,拉电2.8万元,打井3万元,接着平整地基,犁地,搭架,接着耕种。经预算,第一年每亩投入8000元,50亩共计40万。
基地的创办历程是异常艰辛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蕴含着管理者的血与泪。对于这一点,工作组驻村干部郑旁生、叶强及村委会支部书记蒋友体会良深。记得10月份“纳沙”强热带风暴猛烈来袭的时候,所到之处,风卷残云,普天皆遭殃,淮山薯同样逃避不了遭侵袭的厄运,看着绿油油枝繁叶茂的淮山薯被吹得东倒西歪叶子蔫了。三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冒着风吹雨淋,三人捋起裤管,悉心扶起被台风糟蹋得惨不忍睹的淮山薯。
近日,笔者一行来到了淮山薯种植基地。一行行的淮山薯犹如一队队严装待发的卫兵一字排开等待庄严的检阅仪式,在和煦阳光的沐浴下,迎着徐徐清风,绿油油的淮山薯正在茁壮成长着。
当笔者与郑旁生聊起淮山薯的种植概况时,他抿着嘴笑容可掬地告诉笔者,淮山薯是一种非常好吃、爽口的农产品。销路好,风险小。但也有它的缺点,一是忌台风,二是水浸不行,干旱也不行。按照目前市场价格3元/市斤,亩产约达5000斤,预计今年每亩盈利约7000元左右,盈利三成做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七成做为贫困户股份分红,这样可以带动部分贫困户脱贫。明年更是大有赚头,比起种植传统农业的确优势不少。
“种植淮山薯虽然耕种繁杂精细点,但海洋大学教授免费提供技术援助,况且它的产值的确比种蔗、种树获益不少,明年我也打算种植三、四亩。”湾仔村群众蔡某说。
春风送暖,殷殷深情!广东海洋大学扶贫“双到”工作组在开展对口扶贫帮扶南塘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增强了帮扶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