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潭镇还有一个流传了400多年的特产、享誉海内外的明朝贡品明姜。随着“东江红都”的品牌宣传带动了旅游,明姜的名气也随之被推广出去,种生姜和制作明姜的高潭镇村民也因此找到了一条致富道路。
“香得有姜味,辣得有香味。”说起自家做的明姜,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的村民罗德明很骄傲。15年前,他自己在家里开始制作、销售明姜。“近两年,每年收购生姜都超过2.5万公斤,制作出来的明姜几乎能全部销售出去,剩下的明姜浸泡在糖浆里,需要时就捞起来卖。”最旺时候,家里的50个大水缸循环着使用都不够用,要请上20多名村民来帮忙。赶货时,经常忙到半夜。
黄洲村党支部书记罗火平告诉记者,虽然黄洲村的明姜厂有两家,种生姜的农户有80户,每年生产的生姜约8万公斤,绝大部分被收购去做明姜了。村民种生姜有收入,明姜厂生产旺季还可以去帮忙,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问题,一举两得。罗火平骄傲地说:“高潭镇的人均年收入约2700元,而黄洲村的1000多名村民,靠着种生姜和参与制作明姜,人均年收入有3500多元。”
当然,高潭镇地处偏远,从县城到高潭车程就要近2个小时,没有什么工业,单纯靠农业及游人来吃个饭的旅游业,要致富仍然不容易。高潭镇领导说,近年镇里在上级支持下,先后发展了养猪业和小水电。目前高潭镇通过瘦肉型猪苗场鼓励、带动农民饲养瘦肉型猪,养殖户已超过100户。仅养猪一项,预计就可让当地养猪户增收60多万元。而2002年以来,市县共筹资9076万元,支持高潭镇兴建了2个小水电站,每年可为镇里带来共65万元收入。此外,本地有名的高潭酒厂先后开发了“高潭巴戟”、“高潭特醇”、“高潭蜜梅酒”等多种酒类产品,在本市和周边地区相继建立了278个销售点,酒产量和销售量均扶摇直上。
未来5年内,镇里计划在上级支持下再建设小水电站3座,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家、来料加工企业8家,进一步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经济,“东江红都”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