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广州北部山区靠天吃饭 种地果腹难致富

发布时间:2011-02-21  来源:广州日报
摘要:兔年新春伊始,广州北部山区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月11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林元和率队一个不落地走遍广州北部山区梯面、鳌头、温泉、良口、吕田、派潭、正果、小楼8个镇,展开实地调研,共

  兔年新春伊始,广州北部山区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月11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林元和率队一个不落地走遍广州北部山区梯面、鳌头、温泉、良口、吕田、派潭、正果、小楼8个镇,展开实地调研,共商城乡统筹、山区发展大计。2月 12日,广州市专门召开加快北部山区发展工作会议,贯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加快北部山区发展工作。

  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广州北部8个山区镇,发现机遇与挑战同在,传统种植业经济收入不高、外出打工造成了镇村空心化,一些农村家庭存在种种现实的困难迫切需要外力帮助脱贫致富,而山清水秀等天然资源又成为发展的新机遇。

  ●广州发展到今天,不仅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解决自身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同时要看到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

  ●把加快北部山区镇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摆在对口帮扶开发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帮扶山区镇高标准建设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山区镇公共服务和宜居水平,强化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

  ●北部山区扶贫开发目标

  到2012年底,被帮扶的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

  被帮扶的8个镇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给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其中中心学校的教学设施与环境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和功能布局达到国家建设标准,镇容镇貌有大的改观,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有突破性的发展

  小楼镇 计划今年率先脱贫

  小楼镇位于增城市北部,辖20条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有17条贫困村,占85%,村集体收入年均不足2万元;困难群众917户2225人,占总人口4.6%。今年小楼镇的目标是在增城市北部小楼、正果、派潭三镇中率先脱贫。

  留守劳动力种田靠天吃饭

  山窝中有村,村躲在山窝中,小楼镇秀水村的赖国强靠栽种水稻为生,7担谷物是其一年主要收入。

  “我也很想外出打工”,赖国强一家四口生活在政府资助的残疾人安居工程房屋内,妻子患有精神残疾,两个小孩分别上学,“如果我外出打工,家里人就难以照顾。”赖国强一家耕作3亩土地,“主要都是种水稻,如果天气好,风调雨顺,收成好的时候有7担(每担100斤);天气不好就只有6担谷物。”

  “能有多少钱?”赖国强说,“只能管好两顿饭,不饿着,钱就没有什么了。”

  秀水村负责人介绍说,该村位于小楼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13公里,距离增城市区23公里,是镇内一条贫困村,贫困户多达96户;由于交通不便,传统种植业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全村1918人有800人外出打工。

  “我丈夫出外打工了,我在家带小孩。”在长岭村,腿部行动不便的周金兰正在烧火炭驱寒。尽管腿部不灵活,周金兰还是自己坚持煮饭,“慢慢煮吧,没办法啊。妈妈有时候来帮我搞卫生,我就做些简单的家务。丈夫在博罗当保安,帮工厂看护大门,每月有几百元收入,一家三口就靠这笔钱维持生活。”

  外出打工、传统种植业构成了小楼镇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农民养龟养出致富之路

  尽管困难群众比较多,但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农民也找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致富之路。青迳村一些农民就通过养龟开始致富,邓叔是其中一个。“我早年到过宁波搞装修,赚不了什么钱。7年前,我回到家,跟村中养龟大户学习养龟。别人出6000元,我也不卖种龟。”邓叔说,“这头母的黄喉龟每年生20 只蛋,每只小龟价值300多元,我一年就赚回来了。养龟不用怎么管理,龟苗就自然长大,每只龟苗每年饲料费用约30~50元,3年后能卖2000多元。”

  小楼计划今年率先脱贫

  小楼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今年按照“保障解困、开发扶贫、自强脱贫”的工作思路,围绕2011年在增城北部三镇率先脱贫的目标,实施保障解困和开发脱贫两轮驱动,重点抓规划先行、镇村“造血”功能、一户一策三项工作。

  首先,由广东省规划设计院对镇区、小楼人家生态产业园区、新农村示范点进行规划,主动对接帮扶单位,以点带面,抓好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自来水厂、青迳村约场村新农村示范点、村级卫生站等一批民生和发展项目前期策划和规划设计,以项目建设促进扶贫开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小楼镇努力增强镇村“造血”功能。在镇脱贫方面,提升产业承载力,做好已落户项目跟踪服务,促进小楼度假酒店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尽快投入运营。在帮扶村脱贫方面,重点培育腊圃迟菜心、青迳养龟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筹建增城菜心合作社作为村集体扶贫项目,实现17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派潭镇 34个村32个是贫困村

  派潭是增城三个贫困镇之一。派潭镇新农办工作人员叶水兵说,该镇有7.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428人。34个行政村中,除了七境村和邓路吓村外,32个行政村都还戴着贫困村帽子。

  教育和医疗最令村民忧心

  上九坡村白水寨景区大门对面的农家客栈里,31岁的张双娣正在厨房打扫卫生。她是上九坡村亚口隆社的村民,自从北山社农民范记育在景区门口开了这个客栈不久,她就过来打工了。

  张双娣说,她家有9口人,负担很重,奶奶80多岁,公公婆婆也60多岁了。耕地不多,加上外出打工的亲戚送给他们种的地也只有四五亩。非农忙期间,这些耕地都是由年迈的公公婆婆耕作,她和丈夫及哥哥嫂嫂在外打工。

  张双娣说,村子里普通人家面临的情况跟他们差不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最大。“许多年轻人都去东莞打工了,但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离家太远,只能在家门口打打工。”

  “家中花销很大,女儿在上幼儿园,每个学期去报名收费都要涨一次!”张双娣无奈地说,女儿上幼儿园一年下来就要五六千元,而她最忧心的则是婆婆的病情,“她有心脏病、高血压,每年要住院三四次,去年12月住了一次院,花了4000元。我听到都要昏过去了!”

  大多数村民还住在土坯房中

  上九坡村上九坡社40岁的潘永年和妻子都在家务农,女儿上初一,儿子上四年级,尽管不用缴纳学费,但他还是觉得负担很重。“地里种的庄稼还不够自己吃,每年我都要买五六百斤米。种了一亩地荔枝,现在还没有结果子。”潘永年的父母就住在土坯房里。“这房子我都不知是什么年代修的了,只知道底子以前就有,新中国成立后重新砌过墙。”潘永年自己的小家则住在几间泥砖房里,是上世纪70年代建起来的。

  “哎,不怕你们笑话,我们一家4口人还挤在一间屋里睡呢。”潘永年打开门,昏暗的小屋里放着两张床,这就是夫妻俩和女儿儿子的就寝之所。困窘尽呈眼底,但客厅的一面墙十分引人注目——上面贴满了各种奖状。“女儿得的,将来能考上大学就好了!”潘永年满怀憧憬地说。

  上九坡村党支部书记温仲优说,上九坡村有1065人,8个合作社,七八成农户情况都与潘永年家差不多,大多数村民都还住在土坯房中。

  增城市委宣传部宣传科副科长张志科说,增城已经在派潭等镇发展绿道和旅游业,并实施生态保护财政转移支付。在增城,绿道驿站要优先雇佣当地农民。“绿道就像一根根的藤,四处延伸,将前来旅游的市民带到各个村落。游客在当地消费,购买农产品,吃住在农家乐,这样就能增加农民收入。”

  正果镇 村集体收入都不超8万

  正果镇是增城北部山区镇,这里有31个自然村5.4万人,共12500多户,贫困户就占了1271户,占总户数的十分之一。为了保护广州水源地之一的增江河, 镇内不能发展任何带有污染性质的企业。镇里31个村,集体收入全部在8万元以下,属于贫困村。

  麻冚村:人均年收入仅3600元

  麻冚村曾是革命老区,下属36个自然村,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家住南辽吓村的阿兰家里有两个读小学的孩子,由于村里的小学在5.5公里外的行政村里,孩子们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天未亮就要出门,步行3公里土路,再走2.5公里水泥路,花一个小时才能到达麻冚村小学。每天放学后,孩子们又要步行5.5公里才能回家,全天步行的路程在11公里左右。

  村委书记陈泉林介绍说,麻冚村共有650户2951人,71户是贫困户,占村里户籍数的十分之一,目前,全村的年人均收入为3600元,至今仍有不少自然村未通自来水。南辽吓村的阿兰是一名60多岁的残疾人,妻子有轻微智障,两个孩子才刚刚上小学,家里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居住条件比较差。前段时间,在残联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帮其盖了一间平房。

  陈泉林反映,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工厂和企业,村民的收入只能靠农业,看天吃饭。有时天气恶劣,村民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由于学生不够,目前村里小学一年级已停办,孩子们只能再走4公里前往镇里的小学上学。

  陈泉林说,其实村子紧靠即将开放的生态旅游区湖心岛,同时,增城的绿道规划也从村内通过,如果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环境应该会有所改善。

  番丰村:村集体盼望改变现状

  番丰村邻近正果镇镇政府,村内有1409人,共有274户,贫困户有27户,也占了村子户籍数的十分之一。番丰村委办公室是一座建在公路边的危房,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房子太小,村里在另一处建了一个新的办公室,可房子建好了,由于村集体没有钱,一直没有装修。

  村委书记陈灿金告诉记者,村子的生态环境很好,有上百年的乌榄,荔枝和龙眼也很出名。最大的问题是,村子里没有任何工厂和企业。村集体收入每年不到1万元。村内的低保户大多都是因病因灾致贫的,由于村集体没有太多收入,对贫困户帮助不够。“我们这里不能发展污染企业”,陈灿金说,村里计划开一间无污染的锯木厂,增加村内就业和村民收入;扶贫关键还是要增强村子的造血功能,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让村民脱贫。

  增城市:当前最大民生就是确保三镇脱贫解困

  增城市委宣传部宣传科副科长张志科说,增城经济尽管发展很不错,但发展并不平衡,距离广州最近的新塘镇占了增城市GDP的七成,而北部山区镇因为区位条件和保护生态等原因不能发展工业,经济相对落后许多。

  增城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最大的民生就是确保2012年底前增城北部3个山区镇脱贫解困。目前,增城市仍有10941户困难家庭和 26452名困难群众;全市282个行政村中有164个是贫困村;派潭、正果、小楼3个北部山区镇共85个村有81个是贫困村,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数分别占全市的40.7%和42.1%,脱贫致富任务艰巨。若这部分群众不能脱贫解困,建设“幸福增城”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最近审议的《中共增城市委、增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扶贫帮困,构建和谐城乡的意见》显示了当地加强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加快北部山区镇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该负责人说,广州市市内对口扶贫,将为北部山区镇脱贫致富提供强大支持和有力帮助;按计划,天河区、越秀区和番禺区对口帮扶该市3个山区镇;有兄弟区的大力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必将加快北部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北部真正实现绿色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