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才卖掉25头猪,每担(100斤)只有500元,亏惨了!”4月1日,记者打通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五塘村养猪大户谌龙九的电话,问及养猪效益时,他一声长叹,“今天价格更低一些,我都舍不得再卖了。”
确实,这些天来,生猪价格一天天走低。记者了解到,4月1日,南通市通州区内三元生猪9.00元/公斤,响水县土杂猪9.00元/公斤,比一星期前每公斤下跌1元左右,不仅猪粮比价一举跌破2006年的最低点,直逼1999年4月的极端最低点,生猪出栏价格也创1999年4月以来的最低。目前这个价格,意味着每出栏一头200斤左右的猪,养猪农民要亏损320元左右!
就在前几天,很多养殖户还在盼望猪肉价格能够上升一点,因为3月27日,国家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14年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的电子竞价采购工作,本轮收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共收储6.5万吨,其中东北、华北、华东区域为此次收储的重点。从2009年至今共9次国家冻猪肉收储经历来看,每次启动猪肉收储后,都有效扭转了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对生猪市场起到了提振作用,减轻了生猪养殖户的压力。
为什么这次收储没有什么作用呢?国内生猪养殖规模最大的阜宁县有关负责人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因为收储量很小,不到存栏生猪的1%,因此,收储的影响很微弱,不可能对市场价格走向起到什么作用。”省肉协副秘书长吴义清则认为,近期启动收储后猪价仍然下跌,是因为现在的竞拍是没有底价的,谁出价低谁中标,这就导致中标者只能低价收猪,传导到养殖户就是只能进一步压低猪价。
业内人士分析说,早几年,猪周期每隔3至4年出现一轮,现在已演变成一年一轮,说明市场变化越来越快。问题是,尽管猪周期变得越来越频繁,但国内能繁母猪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比如最近10天内仔猪价格停止下跌,再次略有上涨,说明很多养殖户在逆势补栏。这就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生猪的供应量也不可能减少,产能过剩的状况短期内不可能改变。“马上就要进入猪肉消费淡季,也许,猪价低迷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吴义清说。
判断生猪养殖业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如果存栏母猪未完成淘汰过剩产能,真正意义上的猪周期亏损期就不可能结束。今年2月农业部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只下降0.8%,幅度极小。问题是,面对极度低迷的生猪市场,养殖户们的心态却很微妙,谌龙九就对记者说,他的养殖场能繁母猪一头也没淘汰,而一头母猪平均每年产下的猪仔接近50只。在他看来,人总是要吃肉的,咬咬牙挺过这段时间,下半年或许就赚了,因此,他准备继续补栏。
“我们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养殖户都有这种心态,都想在后市博一把,但都没有科学地分析市场现状和走势,这就比较危险了。”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记者,生猪市场出现产能过剩已经不是第一年了,去年就已经过剩,今年之所以比去年下跌得还要深,就在于去年的亏损期内过剩产能未被淘汰。“只有仔猪价格下跌,并跌到和出栏肉猪一样的底部,才有足够的动力淘汰过剩母猪。不然,明年的猪价可能比今年还要低!”
省农委畜牧兽医局局长宋晓春认为,即使收储能在短期内对猪价下跌势头有所遏制,但长期来看,收储了一段时间后终归要抛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产能过剩,还应从调整结构着手。“现在城市里的牛排店越来越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家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牛羊肉的消费需求变多,猪肉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吴义清也认为,收储是需要的,但收储的时机把握应该更精准一些,现在就进行收储,许多生猪养殖企业都指望别人淘汰母猪,好让自己撑下去,于是大家都不愿意退出。总要让一部分人亏损,亏到撑不下去退出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才可能解决。他认为,如果国家频繁收储托市,会使养殖户对政策产生依赖心理,反而会导致补栏量上升,不利于供需结构的改善。“归根结底,摆脱猪周期,不能指望政府救市,还是必须依靠市场调节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