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产上几乎没有进行李的大规模贮藏,限制李生产上大规模贮藏的原因:一是李的采收期集中,采后4~5天便发生软腐,鲜果供应期短;二是李含酸量高,一次消费量少;三是李的主要种植区多为山区,运输能力有限。
采收后的李在常温下变化很快,所以采后能否迅速降温是延长李贮运期的关键。据研究,李在0~1℃、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用0.025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包装, 贮藏20~30天,可以不降低其商品性。
采收成熟度也是影响李商品质量的因素。李果皮由绿转为该品种特有的颜色,表面附有一薄层果粉,果肉仍然比较硬实时采收,耐藏性较好。完全软化则过熟。而在果皮仍为青绿色且未形成果粉时采收,此时李虽然硬度大,但风味差。
有些品种的李可采用自发气调贮藏,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自发气调可作为低温贮运的辅助措施。在-0.5℃、1%氧气及间歇升温的条件下,李的贮藏寿命可得到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