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猕猴桃的贮藏工艺

发布时间:2007-12-29  来源:安徽农网
摘要:杂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或品系)的肉用公、母牛进行交配,其目的是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用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我国有许多优良的肉牛品种,如五大黄牛品种。这些地方品种品质较好,但都存在个体

  杂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或品系)的肉用公、母牛进行交配,其目的是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用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我国有许多优良的肉牛品种,如五大黄牛品种。这些地方品种品质较好,但都存在个体小、生长速度较慢、屠宰率低的缺点。通过引用国外的优良品种公牛与这些品种牛杂交,以获得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的后代。 

  杂交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性能,是因为杂交能产生杂种优势。所谓杂种优势,就是无亲缘关系的两个品种间的杂交,所产生的杂交一代,他们的性状表现往往优于双亲的平均数。 杂交改良的方式有多种,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用公黄牛与母牦牛杂交,产生第一代犏牛,他们的体形、体重均比母本高,利用年限也长,这种杂交称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在日常生产中,常用的杂交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级进杂交 当一个品种的牛生产性能很低,需要从根本上改造时,可应用另一改良品种与其进行级进杂交。我国肉牛品种普遍存在着生长速度较慢、屠宰率低等缺点,缺乏与国外优良牛肉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在肉牛育种中普遍运用从国外引入的品种与我国地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级进杂交是以两个品种杂交,即以改良公牛连续与被改良母牛及各代杂种母牛进行交配,一般情况下??督?降谌??纯伞@?纾?孟穆謇垂?S胛夜?颇概=?性咏缓螅?儆迷右淮?概S胂穆謇垂?T咏唬???复?慌洌?涂梢曰竦糜胂穆謇聪嘟???阅艿呐H海?缓笱∮?鲇帕嫉母鎏褰?凶匀悍敝场?在组织级进杂交时,需要特别注意选择改良品种。当引入的改良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较能很好地适应,并且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低,或经过努力,就能基本满足改良品种的要求时,则往往容易达到级进杂交的目的。否则要考虑更换改良品种。 

  (二)育成杂交 当原品种不能满足需要时,采用2~3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最终育成一个新品种。用2个品种杂交育成新品种称简单育成杂交,用3个或3个以上品种杂交育成新品种的称为复杂育成杂交,在复杂育成杂交中,各品种在育成新品种时,作用并非相等,其所占比例和作用必然有主次之分,且必须根据在杂交过程中杂种后代的具体表现而定。育成杂交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把参与杂交的品种的优良特性集中在杂种后代身上,缺点得以克服,从而创造出新品种。 应用育种杂交创造出新品种,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杂交改良阶段、横交固定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交错进行的。在第一阶段,选择参与育种的品种和个体,较大规模地开展杂交,以便获得大量的优良个体。当出现理想的杂种个体时,就可以进入横交固定阶段,但第一阶段的杂交改良仍在继续。横交固定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理想杂种公、母牛进行自群繁殖,关键在于发现和培育优秀的杂种公牛。横交初期,后代性状分离比较大,需严格选择。横交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育种方向、横交后代的数量和质量而定。最后是形成和继续提高阶段。建立品种整体结构,增加牛群数量。 

  (三)经济杂交 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牛肉,而不是为了生产种牛、经常需要进行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以获得杂种,并利用杂种所具有的生活力强、生长发育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等优势为目的的杂交。这种繁育手段在肉牛生产中被普遍采用,但是,杂种优势并不是一直存在的,不是任何品种间杂交的效果都是好的,经济杂交效果的好坏要通过不同品种杂交组合试验来确定,以发现最佳组合。经济杂交过程中,杂种优势的产生是由于非加性基因作用的结果,包括显性、不完全显性、超显性以及双因子遗传等因素。实践证明,采用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个体间交配来固定杂种优势的做法都未见成功。所以固定杂种优势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在生产中,通常是形成和保留大量的各自独立的种群,以便能够不断地组织它们之间进行杂交,才能不断地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帧?经济杂交过程中,如何度量“杂种优势”是十分重要的,通常用公式来表示: 杂种优势={(F1代x性状平均数 - 双亲x性状平均数 )/ 双亲x性状平均数}×100% 。

  (四)导入杂交 当一个品种的性能基本满足要求,但只有个别性状仍存在缺点,这种缺点用本品种选育法又不易得到纠正时,就可选择一个理想品种的公牛与需要改良某种缺点的一群母牛交配。一代公牛中的优秀者也可配原品种母牛,所得含有1/4导入品种的第二代,就可进行横交固定,使缺点得以纠正,牛群趋于理想。 导入杂交时,要求所用导入品种必须与被导品种是同一生产方向。导入杂交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品种及个体的选择,杂交中的选配及幼畜培育条件等方向。例如,我国有些黄牛品种,许多性状都很好,但存在尻部尖斜后躯差的缺点。为保持原品种的优点,纠正存在的缺点,可引用一般性状良好,而且尻部宽、长、平和后躯发达品种的公牛(如利木赞)进行导入交配一次,以后即将符合要求的杂种公、母牛相互交配或根据需要进行1~2次回交。 
  (1)适时采收 采收时间对猕猴桃的贮藏效果影响很大,采收过早,不仅果小、品质差,而且容易发酵不耐贮藏。采收过晚,虽然风味好,但果硬度下降,易变软,也易遭受低温或鸟雀啄食伤害、霉烂,不宜远销和贮藏。适时采收的猕猴桃,果形大,风味好,耐贮藏。因此猕猴桃要适时无伤采收,采收成熟度的判断标准是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叶片变黄脱落,果充分长大而未软化,口尝不涩口,手压果有柔软感。中华猕猴桃的生育期应有140~150天,此时采收为宜。美味猕猴桃则需要有170~180天的生育期才能采收。还可用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估测猕猴桃成熟度,通常可溶性固形物在6.5%~7.5%时即为可采成熟度,9.0%~12.0%时为食用成熟度,超过12%时属生理成熟度。但这些数据因品种、用途(贮藏、鲜销或加工)而有变化。如贮藏用猕猴桃,通山5号可采成熟度在可溶性固形物为6.6%,最佳采收时为8.0%;武桂3号在可溶性固形物为7.0%时为可采成熟度,8.5%时为最佳采收成熟度。浙江的猕猴桃在可溶性固形物为6.8%时采收。猕猴桃用于加工果片、果脯时,可在7~8成熟时采收;加工果酱、果汁,要求在9成熟时采收。 

  采收宜在无风的晴天进行,在阴天或晴天露水干后至10:00以前和16:00至天黑前采收较好,雨天、雨后以及露水未干的早晨都不宜采收,否则严重影响贮藏性。在人工栽培的果园中应分批采收,先采大果、好果,后采小果、次果、受伤果。野生猕猴桃成熟时,离层细胞已形成,采时要注意勿使掉落。采收时要轻采、轻放,小心装运,避免碰伤、堆压。要当天采收,当天晾,第2天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包装入库,最好随采随进库。用于盛装的箱、篓、筐的底部,应用柔软材料作衬垫。装至离容器上沿5厘米左右即可,以避免果受机械损伤而引起腐烂。采收时,不同品种、熟期、大小、产地等的果应分开采收和贮放,切忌混在一起。 

  (2)挑选分级 猕猴桃采后应剔除病虫果、伤果、畸形果和过小果。 

  (3)药物处理 用0.2% D-异维生素C钠(也叫赤藻糖酸钠)溶液浸果5分钟,沥干后装在聚乙烯袋中,每袋1千克,D-异维生素C钠是抗氧剂,是浙江湖州食品添加剂厂研制生产。 京2B(1:20稀释)加200毫克/升2,4-D和50毫克/升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可用250毫克/升多菌灵代替)。猕猴桃表面茸毛多少及长短对京2B的抑菌效果影响较大。果面茸毛愈少,则成膜效应愈强,抑菌作用愈明显,对硬毛型的果效果不好。 

  (4)包装 用有孔的聚乙烯衬的木箱和瓦楞纸箱将猕猴桃作单层包装,可保持高湿和二氧化碳的累积,有利于长期贮藏。 

  (5)预冷 猕猴桃采收后应在8~12小时内用强制通风冷却法冷却到-0.5~0℃,并在包装前维持这个温度。冷却后需要适当的循环空气,避免冷热不均。没有预冷设施的,可将果放在阴凉通风处,经一个夜晚预冷,于第2天清晨送入冷库,然后经24小时降至贮藏适温。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