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未来生猪期货大棋局 合作社成规模化养猪方向

未来生猪期货大棋局 合作社成规模化养猪方向

发布时间:2013-06-14  来源:新农网
摘要:铺垫生猪期货发展 养殖规模化是生猪期货发展的一大前提。王航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生猪期货发展需要生猪养殖的集中。目前来看,生猪养殖的集中速度快于我们的预期。但需要强调的是,生猪养殖不能集中在个别企业手中,需要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进行多向集中。生猪养殖

  铺垫生猪期货发展

  “养殖规模化是生猪期货发展的一大前提。”王航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生猪期货发展需要生猪养殖的集中。目前来看,生猪养殖的集中速度快于我们的预期。但需要强调的是,生猪养殖不能集中在个别企业手中,需要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进行多向集中。生猪养殖集中后将有利于养殖数目的统计及养殖标准的统一,为生猪期货的发展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永安期货农产品(7.24,0.00,0.00%)部分析师钱文表示,规模化养殖程度越高,市场就越适合推出生猪期货。

  据了解,大商所在2008年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生猪期货合约、规则制度的市场调研和设计等准备工作。不过直到现在,虽然整个产业链都在热盼生猪期货上市,但依然没有“顺产”。

  “我认为,标准的生猪期货目前在国内仍难推出。”王航表示,标准生猪期货杠杆率太高,很容易吸引金融投机资本进来。一旦金融投机资本进来,所有产业资本都将变得脆弱。这导致的结果将适得其反。“发展生猪期货的目的是发现价格、平抑价格波动,但高杠杆率会成为金融资本炒作的工具,其结果可能是想平抑波动反而加剧了波动。因此,发展生猪期货,需要降低杠杆率,如发展远期。”

  除此之外,生猪期货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难点。钱文表示,生猪交割困难,不易储藏、检验标准比较模糊、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失且有可能造成疫病传播。“正是由于生猪是一个鲜活品种,因此后期生猪期货上市的最大考验就是检测标准和交割的制度建立和执行。”

  国际期货研究员吴媛瑾认为,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完善的、可用于商业贸易中生猪活体检验的通用标准。“期货是一种现代金融手段,而国内生猪养殖户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经济承受能力弱,推广起来要比其他产业更不容易。且生猪是动物,随时处于动态之中,不像金属品期货,而其信息收集也存在一定难度。”

  据了解,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交易所交易的生猪期货合约,但是,我国大宗农产品生猪电子交易平台目前有4家,包括苏州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2009年初推出)、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2009年6月推出)、重庆生猪综合交易市场(2010年5月推出)、四川大宗电子交易平台(2011年12月推出),在这些电子交易平台上有类似的合约进行报价及交易。

  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

  散户的退出以及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养殖规模化水平。

  钱亮认为,根据农业部规定,生猪年出栏量达到50头便是适度规模。按此计算,四川适度规模的比例早已超过60%。“现在来看,年出栏50头的计算标准已经低了。我认为,现在年出栏量至少在300头以上才能算适度规模。”

  中国畜牧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仅达13.6%;2002年规模化养殖水平达27.2%;从2004年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开始加快,到2011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65%。

  “规模化养殖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弟华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弟华表示,目前该养猪场有15名工人,管着500多头的存栏量,场内修建了专门的猪通道,投资百万元的料塔和自动上料的料线,24小时自动喂食,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海口农工贸股份公司副总裁助理、海南罗牛山(6.45,0.00,0.00%)黑猪发展公司总经理罗想林说,我国是传统养殖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养殖大国,但整个出栏率只有60.7%。不过,目前五万头以上规模的企业尽管只占1%,但养殖模式已经形成了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集资本、技术、人才、资源优势为一体,所以大企业发展必定会导致小规模或者是传统养殖户的逐渐退出。

  此外,在“猪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的背景下,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因为小规模和传统养殖方式抵御疾餐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家小型养猪场相关人士介绍说,“现在散户、小养殖非常难,因为小规模的饲养需要配套的技术、饲料等各种成本非常高。我们觉得现在是非常困难的时候,小规模养殖无法再坚持下去,特别是农村养猪,基本上赔本,今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小农清栏现象。”

  李培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联合社成立之后与各大饲料、兽药企业进行谈判,统一购进生产资料。饲料每年购进18000吨,每吨节省成本30元~50元;预混料每年购进1000吨,每吨节约300元~500元;每头猪的疫苗、兽药成本节约20元;联合社直接与屠宰企业等市场终端对接,取消了猪贩子等中间环节,每头猪比市场价可以多卖20元~30元。整个联合社所有的成本节约和售价增加的金额,算下来一年能达到1500万元~2000万元。

  四川省畜牧局信息中心主任钱亮表示,从四川省来看,目前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方式是“合作社+农户”。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农户尤其是达不到适度规模的农户陆续退出养殖行业,入城打工。剩下的一些具有适度规模的农户便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向这些农户提供种猪、饲料、防疫及销售工作,农户只负责养殖。

  钱亮称,还有一种形式是,合作社提供土地、统一建厂、提供设备,农户以入股形式加入。加入的农户便成为合作社的职业工人,以工资形式领取合作社销售收入。

  “我们现在提倡‘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钱亮称,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养殖模式,是从养殖产业链来看,将大型的饲料企业、养殖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统一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链条。“这对中小养殖厂或合作社来说,尤其重要。应对市场风险,除了强强联合外,也需要弱找强。因此,中小养殖厂或合作社需要主动参与市场,增强联合。我认为,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都必须主动参与市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钱亮表示,四川省每年将划拨30万元—2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大中型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是从现代畜牧业的内涵方面予以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建设标准化、数量规模化、环境生态化、养殖科学化、产业化。

  在新希望(11.38,0.00,0.00%)集团副董事长王航看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合作社是未来生猪养殖规模化的一个方向。

  四川是我国西部传统生猪产销大省,素有“川猪安天下”之说。面对今年生猪市场遭遇的多重“劫难”,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四川多地进行调研时发现,四川以“合作社+农户”为主的规模化养殖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当地规模化养殖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以规模化优势抵御风险的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专业养殖合作社是未来生猪集中养殖的一大方向,有利于加快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便于全国生猪养殖数目的统计和养殖标准的统一,为生猪期货的发展做了基础性铺垫。尽管标准化生猪期货短期内暂难推出,但养殖规模化的推进有利于盘活生猪产业链的发展。

  ■ 高端访谈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大家都意识到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有变化的时候,不论政府还是企业以及各相关环节,都将基于这种变化预期采取相应措施,使猪肉价格变得相对平稳。

  他表示,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很快,但要提升养殖行业的抗波动和风险能力,需要形成规模科学的现代化产业链发展模式。

  预期改变价格曲线

  中国证券报:在两次冷冻肉收储启动后,猪肉价格已初现起色。如何看待下半年猪肉价格走势情况?

  刘永好:猪肉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很多人判断,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会快速上升。我认为,市场经济的主要调节工具是供求关系,但市场预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价格曲线。从今年来看,当大家都意识到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有变化的时候,不论政府还是企业以及各相关环节,都将基于这种变化预期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价格曲线会更平滑一些,表现出的猪肉价格会相对平稳。

  形成相对完整的生产体系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国内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模式?

  刘永好: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有更多的农民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从原来的生产者变成消费者。消费者增加,市场需求加大,同时生产者减少,这给我国农业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也给小农向大农转变带来机会。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而农民如何从小农变成中农、大农,再变成公司、家庭农场和农户互为协调的大型农业生产体,这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

  从养殖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小户农民不赚钱甚至亏损。所以,养殖行业需要形成一定现代科学的、规模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加大抗风险能力。因此,通过建立养猪合作社,在种源、饲料、屠宰、食品加工方面拉长产业链,将有利于提升养殖行业的抗波动和风险能力。这也是现代农业的转型之路,而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转型,估计还有10多年的时间和机会。

  另外,养殖规模化,有利于形成相对完整的生产体系,这将让食品监管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加强食品安全保障。

  发挥规模化产业链优势

  中国证券报:今年以来,养殖行业可谓历经磨难。死猪事件未平,禽流感又来袭,整个养殖产业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对此,新希望集团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否得到发挥?

  刘永好:死猪事件和禽流感事件,导致猪价一直低迷。今年一季度,不论企业还是养殖户,几乎全都遭受亏损。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两个月时间内我国家禽行业损失达到400多亿元,4000多万养殖户受到影响。新希望集团六和股份作为全国最大的养猪、养鸡企业之一,同样也不例外。

  应当说,今年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全产业链问题。当前新希望集团采取的是公司带动合作社、带动农户的产业链格局,在新形势下,集团将尝试带动家庭农场,形成新的产业链。由于集团有相对较好的产业结构,因此,应对今年整个产业链面临的困难,我们过得相对好一些。

  另外,集团在打造以农牧业为主业进行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其他产业。在农牧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够以金融投资、房地产等行业来反哺这个行业,帮助行业渡过难关。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今年养殖行业受到较多事件的冲击,但这些事件都是阶段性、短期性的,其影响很快会过去。从长远看,企业要应对冲击性事件、减小风险,就必须实现转型。我认为,实现转型就要有创新、有变革、要加压。企业不变革、无压力就相当于等死。只有创新和变革才是根本的、决定性的措施和办法。

  中国证券报:饲料板块一直是新希望集团最大的利润来源。但近年来,不少地区有大量企业涌入到该行业中。为争夺利润,很多企业通过价格战等恶性手段进行竞争。新希望集团将如何应对?

  刘永好:一个地区的市场要发展一定要有竞争者的存在,没有竞争者的存在,这个市场是发展不起来的,企业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从新希望来说,首先是从更大的视野看待农牧业,看到整个全球农牧业的分工合作格局。这需要我们重新布局和定义中国农牧业产业地带的优势。

  其次,面对竞争格局,对大企业而言,其优势在于采购、品质和新技术研发。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是要发挥规模化优势,包括延伸出来的对客户的服务等。例如,我们对农村提供农业担保等形式的金融服务,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的服务手段。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

推广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