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近来,“假羊肉”、“死猪肉”、“神农丹姜”,一个个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让民众胆寒。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三令五申、各种制度层出不穷;司法机构全力配合,又是出台司法解释,又是公布最新案例;消费者小心谨慎,几乎个个成了“鉴毒专家”。即便如此,各类食品安全事故还是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监管防控体系确实需要再反思再升级。
福建漳州查处30多吨病死猪肉,当地政府称不法行为源自利益驱动和监管薄弱
本是受雇收集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人员,却利用工作之便监守自盗,干起了宰售病死猪肉的违法勾当,致使30余吨病死猪肉流往广东、湖南等地。近日,公安部通报福建漳州一起病死猪肉大案,再次引发消费者对病死猪处理的广泛关注。与每次食品安全大案事发后一样,“拉网式”的整治风暴在漳州上演。消费者由此疑问,拉网为何总在鱼跑后?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何时能真正轧紧?
一毛钱一斤收购病死猪
3月15日,在一家冷冻食品公司,公安办案人员现场查获送货车辆,查获疑似病死猪肉7080公斤,当场抓获嫌疑人林玉红、吴进荣等人。进一步追查发现,在该公司冷库里,还存放有尚未运出的疑似病死猪肉25260公斤、猪排骨肉500公斤。
据漳州市食安办通报,从2003年1月开始,犯罪嫌疑人吴进荣、林玉红,以每斤0.1-0.8元的价格向养猪户收购病死猪,并雇人非法屠宰,送到自建的冻库进行冷冻。还多次雇人车载至漳州台商投资区的福建协鑫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冻库储存。寄存储存的病死猪肉共计32340公斤,排骨500公斤。
经检测,发现该批猪产品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阳性,伪狂犬病病毒阳性。
监守自盗私宰私存病死猪
这批病死猪肉的主要来源是漳州市南靖县,其中靖城镇是当地养猪大镇,全镇生猪存栏量20多万头,但多以散户为主,上万头规模的仅有一家。
长期以来,南靖县对病死猪主要通过扔进处理池,进行无害化处理。财务状况好的村,会聘请人员专门负责病死猪处理。对于大量散户来说,无害化处理“基本靠自觉”。
2012年南靖县出现病死猪1.9万头,折合重量311吨。今年1到4月份,出现病死猪5900头,折合重量113吨,监管压力巨大。
在南靖县靖城镇,记者了解到,该镇兽医站只有2名工作人员,却要负责全镇20余万头猪的防疫检疫等工作,对病死猪监管有心无力。
靖城镇副镇长肖志卫表示,面对20多万头的存栏量,那么大的工作量,从钱到人都要落实到位的话,监管力量都显得薄弱。
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村民则选择将病死猪卖出。如果将病死猪非法卖出,一斤最高可以卖到0.8元,百多斤的猪,就有100元左右的收入,还免去了搬运病死猪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