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10.80元/斤,比2016年7月8日的10.95元/斤下降1.37%;比2016年6月15日的12.25元/斤下降11.84%;比2015年7月15日的10.95元/斤下降1.37%。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小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价格持平,同比由持平转变为小幅下降。去年同期肉价进入上升通道,今年则进入下行通道,价格的涨跌曲线在进行了1次交汇。
2016年7月9日至7月15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进入盘整阶段,周内价格反复调整,小幅波动,下降的幅度比前期有所缩小。
根据肉价的表现,我们认为,肉价在近期处于僵持阶段,总体上的表现是既没有连续下降的动力,也没有蓄势待发的机会。不过,按照历年7月中下旬肉价的走势来看,7月末可能会出现肉价的1个阶段性高点。这个高点与肉价的总体走势无关,而是属于节日效应的表现。因为在北京地区及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居民,都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需求会出现阶段性的放量。无论毛猪价格是否上涨,白条猪批发的价格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的上涨。这种上涨,既有居民消费的拉动,也有肉制品厂为了在立秋时节向市场投放更多的肉制品而提前备货,需要大量的猪蹄、猪头、肘子等。最高价出现的时间节点通常是7月末及立秋前2-3天。现在一些预言家已经放出风来,说7月末毛猪的价格蓄势待发,并且把这种待发归结为毛猪价格复又进入上升通道的表现。我们认为,立秋之前毛猪价格有可能出现适度回升,这个回升仅仅是阶段性的回升,不会扭转毛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的总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养殖场把毛猪出栏的时间也安排到这段时间,如果出现集中出栏的状况,则毛猪的价格不仅不会上涨,反而会出现回落,所以养殖场对这段时间的价格不要抱过高的预期。
白条猪的最高价是11.00元/斤(7月11日),比上周的11.50元/斤下降0.50元/斤,降幅4.35%;最低价10.78元/斤(7月10日),比上周的11.08元/斤下降0.30/元/斤,降幅2.71%。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22元/斤,高出2.04%。肉价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3.79%有所收窄。收窄的原因是的最高价、最低价均出现下降,其中最高价的降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517.71头,比上周(7月2-8日)的1466.43头增加3.50%;比前2周(6月25-7月1日)的1475.14头增加2.89%;比前3周(6月18-24日)的1511头增加0.44%;比前4周(6月11-17日)的1443.86头增加5.11%。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728.57头,今年同比增加-12.20%,上周同比下降的幅度是12.07%,同比降幅稍有放大。
日均上市量环比是上升的,上升的原因有2个:1个是价格下降,价格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促进了消费;1个是毛猪的供应状况已经有所改善,屠宰厂收购毛猪容易一些,而屠宰厂为了巩固住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也愿意适度增加上市量。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白条猪的价格降幅超过毛猪价格的降幅,屠宰厂亏损程度是在加深的。
目前上市的白条,单重仍然普遍偏大,历时近1个多月的时间,大体型的毛猪仍然是供应的主力,待到这批积压的大体型毛猪消化殆尽的时候,目前的标猪也会成长为大体型毛猪。所以,对于标猪,惜售仍然是不明智的。从近期肉价的走势来看,猪肉供需之间缺口最大的时间段已经过去,毛猪的供应形势正在由偏紧向宽松转换。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前期过度压栏的后果,是前期的压栏造成当时供应的极度偏紧,前期积攒下来的毛猪促成近期毛猪供应的过剩。我们可以这样说:压栏的贡献就是快速地扭转了毛猪供应偏紧的局面。
前期过度压栏的动力来源于对肉价极度上涨的预期,对肉价极度上涨的预期来源于名嘴的鼓吹。肉价在近期快速回落,是养猪场前期压栏的结果,正如老北京的那句俗语:“脚上的泡是自己走出来的”。屠宰场能够压价收购,是养殖场存栏量过大给屠宰场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机会,怨不得别人。屠宰厂一直希望低价收购,半年之前能够做到吗?
现在一些名嘴还在散布许多利好消息,就是不愿意面对肉价开始进入下行通道的事实。其实我们在前几周的《每周动态》中已经提到,肉价原本在3、4月间就可以进入下行通道的,是一些舆论的误导,推迟了肉价回落的时间,我们也预测到此次肉价的回落会出现硬着陆式的回落,或者是台阶式的回落,大家应该有所思想准备。
肉价进入下行通道,是在近期(1-2年)难以改变的事实,是市场经济规律的正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