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猪产业正由南向西、向北转移,而这对新疆的养猪企业和养殖户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规模化养殖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2·新疆猪业大会” 上周在乌鲁木齐市举行,近200名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及大型养猪企业参会,共同研讨产业发展趋势、养殖技术、管理等问题。
在会上,中国生猪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陈瑶生教授说,目前我国的养猪业正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正经历着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在生猪价格屡创历史高位的同时猪却越来越难养,成活率低、疫病防控难度大、成本高,如何抓住此次历史机遇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又同时避免出现有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养猪难问题,以提高养猪效益,是当前养猪业同仁共同遇到的一个难题。
新疆天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成辉表示,未来想在长江以南地区拿地养猪难度会越来越大,养猪生产的明显态势是由南向北转移的,而且要将养猪生产模式和养猪生产结构的变化相结合。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教授王立贤也很认同。他说,现在我国养猪产业确实是在由南向北、向西转移,土地和污染问题是影响其转移的重要因素。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前两年,有关广州养猪有钱无地的报道就屡见不鲜。近几年,东莞、惠阳都曾出台政策限制养猪或禁止养猪,这已经是养猪业在珠三角城市的缩影。
“20年前,全国养猪看四川,但如今四川每天要从河南买进约7000头猪。10年前,全国养猪看广东。而今天,全国养猪看河南。”成辉说。
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代宁祥说,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引导和推动下,新疆生猪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猪肉产量大幅增长,向外省区输出的生猪数量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仅2009年全区生猪出栏达到600万头以上,与2007年相比翻了近一番,有20余万头生猪进人四川、上海、青海、西藏等市场,实现了新疆由生猪输入省区向输出省区的转变。在昌吉州东部至哈密地区北部一带县市、天山北坡一带县市、伊犁河谷和南疆部分地州市,建成一大批生猪养殖小区,不仅对保障新疆猪肉产量的快速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315国道改建工程完工使用后,阿克苏地区和巴州的生猪在青海、西藏等省区占据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仅若羌县2009年调往内地的生猪就达11000多头。
2007年起,自治区财政厅就每年拨款1000万元,重点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目前,天康集团“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及规模化养殖等养殖方式,已占新疆生猪养殖总量50%以上。
畜牧厅有关人士此前曾表示,随着新疆养猪产业化的逐步推进,未来三至五年,新疆散养猪户将被纳入规模化养殖。
记者:日前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开始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已组织开展。您认为这对稳定肉价有什么作用?
陈瑶生:很好的一个例子是:美国居民吃的猪肉主要是冻肉,都是在仓库冷冻存储一段时间才拿出来的,他们很少能够吃到新鲜肉,不过他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如果想买新鲜肉,只能去唐人街,因为只有华人喜欢吃鲜肉。冻肉储备的好处就是,当猪肉价格下跌的时候,可以大量进肉存储,等到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再拿出来平抑价格。储备冻肉,以应对因干旱、猪价下跌对生猪的影响,保障后期市场猪肉充足供应,维持肉价平稳。如今启动冻肉储备后,市场价格波动变缓,其投机行为难以施展;但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冻肉储备能够有效地降低购买成本,丰富自家的菜篮子。
记者:这段时间全国猪肉价格都在跌,反而是新疆的生猪批发价格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甚至连续几天生猪价格居全国首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