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的箬叶在清亮的水流中格外鲜艳,空气中弥漫着股股清香,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着清洗、分拣、套袋、蒸煮……鹤峰县五里乡鑫宜佳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闵凡聪介绍,公司生产的“五里乡”牌箬叶产品供不应求,今年,鑫宜佳公司与武汉大学签订了箬叶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
夏日将近,革命苏区五里乡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烟叶成行、茶叶泛绿、箬叶飘香、蔬菜旺盛、畜牧劲歌,五大特色产业正托起该乡产业兴乡、富民富乡的新希望。
政府扶持壮实力
五里乡具备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近年来,该乡立足资源优势,引导群众实施“能人办企业、干部成事业、百姓创家业、全乡兴产业”的全民创业计划,从产业政策、扶持资金、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创业人员给予支持,助推五里乡跨越式发展。
该乡瓦屋村烟叶种植大户游超,原来从事个体交通运输业,后来抓住创业政策的机遇,从事烟叶种植。他通过土地流转并复垦了70多亩土地用于烟叶种植。去年政府出资20多万元为他修通了田间机耕道,架设了电线,修建了晾房。他家去年仅烟叶种植纯收入就达10余万元。
烟叶生产是五里乡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重要经济来源。今年全乡发展烟叶面积达1.65万亩,其中烤烟5700亩、白肋烟10800亩。为确保实现目标,该乡推行全乡驻村干部和烟叶技术员包村、包组,村干部包组、包户,把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并将目标落实情况纳入驻村干部、技术员和村干部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培植烟叶种植大户、大村,连片成块,形成烟叶产业长廊。
据统计,全国80%左右的箬叶来自鹤峰,而五里乡箬叶产量占据鹤峰县70%以上的份额,五里乡可谓名副其实的“全国箬叶第一乡”。该乡发林箬叶公司负责人介绍,五里乡每年加工箬叶约8000吨,产值可过1亿元大关,农民至少增收1200万元。为帮助企业发展,乡党委、政府采取一个专班服务一家企业的措施,着力从资本、技术、环境等方面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管企业块头与大小、本地与外地,均一视同仁。
五里乡茶叶面积达1.4万多亩,年产茶2.1万担。今年年初茶叶遭受严重冰冻灾害,五里乡组织机械、人力、燃油等,义务为茶农修剪冻死枝条,加强春管。目前,该乡永红和双宏两家茶叶加工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
科技投入添活力
五里乡虽资源丰富,但近年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存在过度开发生态资源的现象,且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里乡负责人说:“特色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五里乡正引导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姻,提高产品附加值,注重生态保护,进行有序开发。”
五里乡箬叶销售市场覆盖全国31个省市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受持续走高的市场价格的刺激,群众采摘无序,野生资源日渐萎缩。近年来,该乡引导农民对山林实施“建、管、养”,根据生长习性确定限采期,并着力探索“野转家”栽培技术,将箬叶与厚朴套种。该乡推广的箬叶立体栽培技术得到国家林业局的认可,并被确立为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项目。
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致富,实现产业集约化、现代化,五里乡组织农民成立了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箬叶专业合作社。今年3月20日,鑫宜佳农业开发公司与武汉大学正式签订了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提取箬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保健食品配方,从事保健食品开发。发林箬叶公司正寻求与浙江科研企业联手,综合利用箬叶损叶、小叶等下游产品,生产一次性环保餐具。
五里乡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高。但目前该乡茶叶生产企业尚属小作坊式生产,投入高、产出低,有茶叶、无品牌。针对现状,五里乡扶持茶叶生产企业改进工艺,注册商标,申请QS认证。立足高山茶叶生长季节不宜生产名优茶的实际,主攻优质茶,重点生产炒青、焙青、红茶、黑茶等系列产品,提高产品市场适应能力。
据统计,今年该乡通过引进新品种,按照“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的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其中香菇可年产20万袋,魔芋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蔬菜面积达1万余亩。该乡还致力培植养殖大户,改良生猪品种,计划实现畜牧业收入2700万元以上。该乡还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支持该乡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开展资源建设,科学种植、开发、利用林业资源。
眼下,“稳烟、兴茶、活箬、壮畜、扩菜”的特色产业化格局正在五里乡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