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牧草比夏天的也差不多嘛”牧民多杰扎西扯开一个圆筒状的蓝色固体包装,熟练地将压成一团的牧草打碎,淡淡的青草香味随之钻进鼻孔,“这是牛羊的草罐头哩,冬天育肥全靠它了”他笑着说。
多杰扎西家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查拉村。他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拥有1100只羊,100头牛和4匹马,一家人的收入全在牛羊身上。
每年冬天,他需要租赁3000多亩天然草场来保证牛羊不掉膘,而这一项投入要花去10万元左右。
2013年7月,刚察县成立了饲草产业基地,可以将秋季收购的青草和发酵粉放在一起用机械真空打包,到冬春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饲喂。由于形成密封厌氧 环境,在乳酸菌作用下,可抑制草料腐烂变质,因此营养价值上可以和夏天的青草媲美,这项加工技术被牧民们简化为青草“罐头”。
多杰扎西算了一笔账,“草罐头”每吨售价1000元,其中政府补贴600元,自己只需要支付400元,一个冬天需要饲料100吨也就4万元成本。“这比租赁草场整整省下了6万多块!”多杰扎西说。
刚察县沙柳河镇新海村的牧民算太看重的是“草饼干”带来的经济效益。
算太家的羊不多,只有300多只,母羊一年产羔一次,全年有4万多元收入。县农牧局派来了技术员教他“羔羊早期断奶后及时为母羊补饲”,其中“补饲”靠的就是压缩后的“草饼干”。
由于将玉米、菜籽粕、营养素和青干草精心配比,每1.5公斤的“草饼干”就可以让羊增重0.2千克。如此,母羊两年可产三胎,羔羊半年就能出栏。
收入增加了,更多的牧民像扎西和算太一样改变了“靠天储草”的传统观念,接受了育肥牛羊的新方法。“其实,改变饲养方式就是参与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过程。”刚察县农牧局副局长陈永杰说。
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青海省按照国家政策将2.45亿亩中度以上退化草原列入禁牧范围,占全省半数可利用草场。其中刚察县禁牧460万亩,几乎涵盖了该地所有夏秋草场。
“放牧的草场面积减少了,如果靠传统方式放牧,牛羊的数量就会减少。”陈永杰说,因此,农牧部门大力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和饲草机械加工技术,力争“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目前,青海省海南州、海北州、果洛州以及黄南州部分地区都新建了饲草加工基地。陈永杰说:“新技术推广,不但有效缓解了牲畜越冬饲草紧缺的问题,而且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同时增加了牧民收入,为实现草畜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正是生态畜牧业的内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