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一头猪,亏三四百元钱
骑虎难下,是大多数养猪户的生存现状
5月28日上午,罗佑牯卖了88头猪,平均每头320多斤。“再不卖,就亏不起了。”罗佑牯说,生猪超过了250斤,生长速度就明显下降,一头猪一天吃4.5斤饲料都长不出1斤肉,300斤以上的猪一天更要吃到8斤料。光吃料,不长肉,罗佑牯耗不起。
当天,罗佑牯的生猪每斤售价是6.65元,按这个价钱,每卖一头猪要亏400元左右。罗佑牯有些后悔,因为5月25日的生猪售价是每斤6.8元,原本希望价格再往上涨一点,不料过了几天跌到了6.65元。目前,他的猪场里还有500多头生猪,其中能繁母猪55头,250斤左右的肉猪100多头,100至200斤的肉猪200多头。母猪要下崽,小猪要生长,大猪等着卖,罗佑牯感觉自己骑虎难下,他希望自己能顶住,期待价格会有所好转。
然而,不少现实问题扑面而来。栏里的猪张嘴就要吃,而豆粕等原料价格却在上涨。罗佑牯说,20天前,豆粕每斤价格是1.98元,现在却涨到了每斤2.18元。因为亏本养殖,陷入资金瓶颈,连饲料经销商都不敢赊料给他了。前几天,好说歹说,请饲料经销商到猪场看了存栏的生猪之后,才赊给他6万元玉米料、7万元大猪膨化料。
养了8年猪的罗佑牯面临着最大的一次困境。在宜春市,与罗佑牯有着同样遭遇的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大有人在。“卖跌不卖涨”,让他们错失了一次次抛售生猪的好机会。看着栏里的生猪,卖又不是,不卖又不是,前路未卜,左右为难。
猪价波动,是预料中的事
不必恐慌,应对“猪周期”要抓好关键要素
“不要过分渲染‘猪周期’,这是市场经济中的自然规律。关键要抓好生猪养殖过程中信息捕捉、结构调整、疫情控制、规模发展等几个重要因素。”采访中,畜牧专家和部分上规模养猪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像罗佑牯一样的养猪户,对于市场预期显然没有充分的准备。
江西桃苑金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景阳说,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说,信息是影响他们对生猪市场研判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捕捉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可以果断调整能繁母猪存栏量,提前调整养殖结构。这样的话,面临的养殖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然而,在残酷的市场面前,单打独斗的中小规模养猪户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提前研判市场行情有一定难度。面对今年的“猪周期”,上高县紫宏养猪专业合作社的470户社员却轻松多了。合作社理事长李雪春告诉记者:“合作社有集体智慧,它发挥的各种作用,让社员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紫宏养猪专业合作社给予社员信息、资金、防疫等方面的支持,让社员临危不乱。去年9月,合作社就发布了市场预警信息,通知社员在养殖高峰时果断淘汰老弱病残的母猪,调整养殖结构。“去年社员共淘汰了5000多头母猪,现在,全合作社有能繁母猪1.8万头,其中后备母猪占存栏母猪的60%。预计‘猪周期’过后,这些后备母猪将派上大用场,繁育的猪仔会顺其自然地遇上好的市场行情。”李雪春说。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的袁和平感慨地说:“我去年底就将50头能繁母猪全卖了,从而消除了养殖风险,今年3月以低价买进了600多头小猪,到10月出栏时,稳赚不赔。这多亏了合作社的信息发布。
即使社员落入“猪周期”,也不必像上高县野市乡的罗佑牯一样为资金短缺而犯愁。紫宏合作社与农信社签了战略协议,社员可以联保贷款。去年以来,社员共贷款4000多万元,仅今年就贷了1000多万元。上高县新界埠镇城陂村的黄勇就受益匪浅,去年贷了20万元,今年行情不好,又贷款15万元,这让他轻松渡过了难关。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面对起伏的市场,养殖户一定要调整心态,不能盲目跟风,自乱阵脚。对市场敏感、洞察能力强、市场经济驾驭能力强的个体养殖户,可以有效地应对“猪周期”。对于不具备这些素质的养殖户,进入合作社,抱团取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市场起伏,能否放缓脚步
跳出“猪周期”怪圈任重道远
业内人士说,“猪周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它可以来得缓一些。
黎景阳分析说,完全解决“猪周期”短期之内不现实,因为它涉及国家宏观和养殖户微观方面的实际问题。他说,必须从信息、疾病控制、食品安全上下力气。比如,全国存栏能繁母猪数量,是一个重要信息,这个信息要准确,预警要到位,因为它的存栏数是指导产业未来的风向标,它的存栏决定供需,供需决定价格。此外,要强化县级生猪疾病控制能力,提高行业门槛,按食品生产企业的标准来定位生猪养殖。
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大型猪场占养猪行业的比例太小,而小型猪场和散户的退出机制又非常灵活,一遇到市场低落和疫情时,许多小型猪场和散养户会将母猪进行宰杀等处理,以减少损失。这样,就会造成生猪整体存栏下降。“因此要发展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这有利于母猪基础群的稳定,继而有利于稳定市场,不易形成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王冬新说。
李雪春也持有这种观点。他说,目前养猪门槛很低,不少养殖户抱有短期行为,生猪的大减大增容易影响生猪市场的稳定。当然,在各地高度重视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情况下,不少小规模养殖场可能会逐步退出行业。与此同时,养猪规模化上来后,价格起伏也会平缓。
业内人士分析说,缓解“猪周期”还要解决好生猪的疫病问题。目前,我国的生猪是活体运输,容易造成疫病的大面积传播和蔓延。因此,国家要进行规划和资金支持,可以建立区域性的生猪屠宰厂,从而取缔活体运输(种猪流通除外),实现冷鲜肉运输。
受访者均表示,跳出“猪周期”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程”,需要从上而下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在无法完全摆脱“猪周期”之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度提高养殖门槛,研究生猪市场预警、市场低谷生猪补贴等机制,加大对养猪户的政策性扶持。对于养猪户来说,还是要谨慎经营,规范生产,灵活调整,抓好防疫,或者采取加入养猪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