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猪种危机!这是最近国内各大媒体频频使用的一个热词。由于商品性不强,地方“土八戒”竞争不过“洋八戒”,种群越来越萎缩,甚至濒临灭绝。
苏州也有一只“土八戒”———太湖猪,堪称国宝级。虽然肉质好产崽多,但长得实在慢,养殖户不愿养,种群数量锐减,从上世纪的40多万头,到现今的不足千头,同样沦落到需要保种的境地。
十年保种路,走得很辛苦。政府拨款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媒体发起认养……苏州做着各种尝试。虽然相比十年前,太湖猪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从根本来说,还是没能完全走出这一场“猪种危机”。
太湖猪
20多年前当国礼
太湖猪,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算得上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这种太湖流域的土种猪,曾在苏州农村极为普遍。上个世纪70年代,苏州地区的太湖猪还有40多万头。
苏州这只“土八戒”的优点,那是多多的。最大的优点是“能生”,是全世界最能产崽的猪,一般每胎可产15只以上,最高记录曾达42只,而国外母猪一般每胎只能产10只左右,而且太湖猪母性强,奶水足,起卧谨慎,对仔猪的伤害很小。其次,太湖猪肉质优良,决定香味和老嫩的肌内脂肪,太湖猪猪肉含量在7%以上,而且系水率很高,这就决定了纯种太湖猪猪肉,吃起来口感细嫩多汁,而且肉香扑鼻。另外,太湖猪还“不挑食”,好饲养,吃糠咽菜,荤素不忌,不像有的猪,对饲料要求很高。
正是有这些优点,所以太湖猪在品种选育上,有极高的价值。大名鼎鼎的苏太猪,就是它们和外国猪杂交后形成的。
早在20多年前,太湖猪的价值就为人所认识。据记载,那时候国家领导人出访日本、泰国,都曾把太湖猪作为国礼送给皇室。1989年左右,有美国人来苏州购买同属太湖猪品系的梅山猪、枫泾猪猪种。那些猪重量都不过70斤上下,但每头的售价竟然高达3800美元,算下来每斤超过50美元,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天文数字。
2006年,太湖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宝”。 闹危机
一个品系已绝迹
虽然太湖猪优点多多,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归结起来就是一点———商品性不强。
长得慢,是太湖猪最大的劣势。据了解,太湖猪生下来10个月以上才能出栏,这时的体重也才130-140斤,而外国猪,比如杜洛克、大约克等品种,一般6个月就能长到200斤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养一栏太湖猪所产的猪肉,仅是养外国猪的三分之一。除了长得慢,太湖猪还不长肉,料肉比很低。据测算,外国猪平均吃2.8斤饲料长1斤肉,而太湖猪要吃5斤以上的饲料才能长1斤肉。
另外,太湖猪的屠宰率也低,大概只有56%-57%,也就是说,一只140斤毛重的太湖猪,屠宰后净肉只有70多斤;而一般外国猪屠宰率可以达到72%以上,一只200斤毛重的外国猪,屠宰后可以得到净肉140斤以上。差别还不止这些,太湖猪瘦肉率一般只有42%左右,而且分量越增加,瘦肉率就会越低;而外国猪瘦肉率可达65%-72%。在进入瘦肉时代的今天,太湖猪的利用率显得太低。
农户养猪主要是为了卖钱,养殖场更是要追求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土八戒”自然打不赢“洋八戒”,太湖猪种群慢慢萎缩成了必然。虽然太湖猪作为优质地方种,已经建起几个保种场进行保护,数量较几年前也略有增长,但业内人士介绍,整个苏州地区,太湖猪种群数量已不足千头,且都养殖在几个保种场里。
另外,太湖猪原本共有7个品系,苏州地区有4个,分别为二花脸、梅山猪、枫泾猪、横泾猪。现在横泾猪已经灭绝了。
太湖猪面临的困境,其实也是国内很多地方猪种都面临的困境。据媒体报道,做出最正宗回锅肉的四川成华猪、金华火腿的专用猪种两头乌等,都遇到了种群萎缩的尴尬,甚至走向灭绝。统计显示,我国有85%左右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