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17年中国畜博会之第六届中国养猪日现场,猪易传媒采访到山东蓝思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长利,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沟通中,葛长利董事长从蓝思种猪的优势谈到蓝思粪污的处理,不论哪方面,蓝思都可以说是种猪行业优秀的典范。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在文章开始前,对蓝思葛长利董事长表示感谢!
1、公司的种猪有哪些明显的竞争优势?自2016年以来种猪销售情况如何?
公司主要从事英系大约克夏、美系长白、美系杜洛克、美系巴克夏原种猪的繁殖选育与推广,下辖日照原种猪场、江苏天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广利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寿光分公司四大育种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拥有5000余头GGP(原种)猪繁育群体。蓝思种猪具有发情明显,易配种,产仔多,仔猪育成率高,抗病适应性强,易管理,整齐度高等显著特点。利用蓝思种猪杂交生产商品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适合规模化生产和农户饲养,因此,在推广上不受地域生态和气候条件限制,同时其性能指标先进,推广前景广阔。
本着向社会提供一流良种,健康群体的经营理念,2016年公司共向社会提供15500多头良种猪,提供15万头份优秀种公猪精液,辐射山东、江苏、辽宁、陕西、广东等省市地区。为客户提供现场指导,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确实做到让客户买的放心,养的放心;同时也提高了公司在社会上的声誉。
2、如何看待种猪企业种猪销售火爆,但农业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连续多月下降的情况?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的猪场拆迁,尤其南方水网地区,导致了部分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下降。南方水网地区猪场的关闭或者拆迁,确实是导致了该养猪场母猪存栏数量降低,但所减少母猪的去向,是否真的都淘汰了?详细情况可能只有猪场负责人清楚,这些猪有可能被运到其他分场,也有可能被出售到其他场继续做种用,或者直接淘汰,但在生猪行情这么好的时候,这个去向反而是最不可能的选择了。
其次,进入淘汰阶段的能繁母猪数量增多。受2015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养殖利润持续好转影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猪场不仅补栏后备母猪,还继续将一部分需要淘汰母猪继续生产,创造利润,两年过去了,这些继续使用的母猪现已进入了“高龄”的阶段,生产性能及各种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高龄母猪的淘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繁母猪的存栏量。
再者,虽然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补栏的母猪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国内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养殖场因环保问题被关停或面临关停,很多地区成为禁养区,小规模散户比例较之前呈现大规模下降。
最后,数据统计的问题,之前农业部有4000个生猪养殖监测点,自2017年开始改为400个监测县,所呈报的数据仅是监测国内部分生猪养殖场,并非统计了国内所有的养猪场。特别南方水网地区的猪场关闭或者拆迁,可能造成了某些监测点或者监测县的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的大幅下降,但是这些母猪中有部分可能零星地转移到非监测点养殖户手中继续使用,这也可能是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3、公司在育种方面有多少专业人才?每年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看待我国目前面临的现状?
公司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近20年的生猪养殖育种经验。公司专业的育种团队坚持以终端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要为育种导向,以适应性、抗病力、繁殖力、瘦肉率、肉质等指标为主要育种目标,不断测定选育优良种猪基因,持续提升公司种猪群遗传性能。凭借生猪育种优势,2010年,公司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6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首批入围的生猪育种企业。公司目前拥有育种核心团队成员16名,其中种猪测定员5名,2016年引进2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团队成员已有遗传育种专业博士1名、硕士3名,畜牧专业本科4名。团队成员均具备多年育种工作经验,同时在工作实践和技术培训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公司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育种专家亲临指导和与育种同行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公司注重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为科研机构提供基础数据,承担了泰山学者等多项科研育种项目。公司资金雄厚,育种投入充分,每年投入均达销售收入的3%以上。
现在中国的种猪大部分是依赖进口,没有踏踏实实培育自己的种猪品牌,需要种猪就去国外引用,步入了“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状态。没有自己的育种没有自己的独特品种。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性问题还在于中国的社会理念,短期效益与长期利益的问题。目前国内猪场虽然都有一名或两名的育种人员很少有专门的育种团队,猪场各种育种岗位设置、待遇、职业发展等等众多问题,位置尴尬,限制了很多专业人员宁愿选择养猪生产,而不愿去从事育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问题,就需要国家进行引导、政府提倡、行业支持、猪场实行,从根本上改变育种理念,确定育种团队在种猪生产中的地位与发展。育种并非一、两人之事,而是需要一个团队踏踏实实的收集一点一滴的基础数据资料累积而成。
4、近年来环保成为国内养殖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公司针对粪污处理建了哪些项目?成效如何?
目前公司各生产基地建设沼气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将产生的污水排入防渗的沼气池中,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使用的好氧菌,降解畜禽粪污中的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杀死或抑制其中的病原菌,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燃料,沼渣和干粪直接出售,污水由国外公司负责处理,每次排水均达标排放,只有达标排放,公司才按照达标排放量7.5元/方付费,否则由国外公司继续处理,直至达标排放。公司拥有两辆污水车,将排放水免费供给周边的花圃、苗圃、茶园、蔬菜大棚、果园等用于农田施肥。另外公司正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将沼液生产液体有机肥,与生产基地周边签订配套农田或果园、茶园、蔬菜大棚,实行畜禽养殖与农田种植直接对接,将粪污直接还田,实现“农牧结合”的粪污处置模式。
5、目前国内养殖巨头不断扩张,对公司来说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公司要如何布局?
公司将在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的同时,继续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品、品牌、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以“发挥龙头作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己任,努力完善生猪生产加工产业链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畜产品深层次加工和转化增值,努力开发推广高新技术产品,为更多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肉食品,以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拥有饲料生产、疫病防治、种猪繁育、生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生鲜肉直营店完整产业链的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6、如何看待目前盛行的“公司+农户”及家庭猪场的未来前景?
从结构调整上来讲,目前国内养殖业急需改变的就是实现适度规模化和标准化。现在国内比较成功的养殖模式比如“公司+农户”模式、家庭猪场模式,以企业搭建养殖平台,都很好的为适度规模化养殖提供了标准化“公司+农户”模式和家庭猪场模式有利于把单家独户经营的农民与公司集结为一体。一家一户的养殖,分散经营,少资金、缺技术,难以抵御市场大潮的冲击,难成气候。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和家庭猪场模式,使得公司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企业的养殖基地和生产车间,促进生猪产业化经营,促成了双方资金、劳力、场地、技术等优势互补,提高了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畜牧业科技的推广,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生猪养殖实践中应用,提高养猪业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更容易处理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统一的生态农业,更好实现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规模适中,符合广大农村家庭的经济实力和劳动力现状,与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可否认,这两种模式对促进养猪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缺点:1、利益分配矛盾。农户在与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与公司抗衡的能力,无法掌握话语权,利润空间有限。公司利用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及市场信息的全盘掌握,在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利益的同时,采取各种手段将农民的收益控制在较低水平。而农民由于自身文化、专业知识等的限制难以获得更高收益。2、不利于培养农户的市场能力和自主精神。由于这种模式下农户的生产、销售大都由公司包办,农户缺乏主动性,无法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3、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公司对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缺乏动力,而农户由于知识经验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提高技术含量,生产效率提高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