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推进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促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近日,农业部先后派出调研组赴湖北、湖南两省,专题调研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和粪便综合利用问题,深入了解洞庭湖区禁养区划定、生猪粪便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使用等情况,谋划调整优化洞庭湖区生猪养殖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路径。
南方水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河湖众多,水网密集,降水量大,水环境敏感,包括珠三角水网区、长三角水网区、长江中游水网区、淮河下游水网区和丹江口库区等五个重点区域,主要涉及上海、江苏等10个省(市)。2014年,南方水网地区133个主产县生猪存栏5562万头,出栏9696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9%和13.2%,外调生猪3700万头,对于保障南方乃至全国猪肉市场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业加快发展,南方水网地区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农牧结合不够紧密,生猪粪便还田利用的通道不畅,粪便综合利用率低是造成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污染的根本原因。生猪养殖与水环境保护矛盾尤为突出,尤其在洞庭湖区生猪大县分布集中,规模猪场数量较多,生猪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一些新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据了解,农业部将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 100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选择10个县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工作,在洞庭湖养殖区选择2个~3个县先行开展生猪养殖布局调整试点。目前,湖南、湖北两省畜牧兽医部门正按照农业部要求开展摸底调查,对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创建活动进行研究部署,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划定等有关工作。
据悉,农业部将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整优化区域布局,须减则减,宜调则调,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促进生猪养殖提质增效,促进粪便综合利用,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十三五”期间,以洞庭湖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洞庭湖区33个县(市)生猪养殖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规模养殖场配套粪便处理利用设施比例达到85%,养殖密集区粪便实现集中处理,生猪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逐步提高,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猪养殖污染基本治理和生猪生产基本稳定。
下一步,农业部将指导南方水网地区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落实《意见》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供给”和“保生态”两手抓,做大做强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努力实现生猪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