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首先,我想简要地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Harry Neulen,来自荷兰。我、妻子Gerry和两个儿子欢迎你们到荷兰来做客。
1981年初,我在荷兰中部地区创办了自己的养猪场,起初存栏母猪只有100头,到2009年底我出售该农场时,母猪规模为700头(苗猪出售到德国)。农场所有的工作仅由我和一名工人就能轻松完成,这得益于我们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高效、精准的管理水平。受荷兰国土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制约,我们所有的农场主必须以适度的生产规模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荷兰,超过我这个规模的农场并不多。
2010年年初直到现在,我经常受邀来为中国的养猪业服务。我发现,中国养猪业正在重复荷兰养猪业30多年所走过的路,低PSY(平均不到15头)、高污染、高疫情压力。现在,全球猪产业的目标是在尊重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高效地将饲料转变成猪肉。在谈达到这个目标存在的挑战尤其是集中于中国的挑战之前,我想先提一下在中国政府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提及的有关农业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是:自给自足,部门重组,食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生产和创新。
当我1981年创办农场时,情况大致是这样的:我们的政府补贴养猪业使其达到自给自足,同时提高和促进肉类的出口。同时对养猪业进行重组,使其从后院式生产转变为专业的农场。那时,口蹄疫是一个严重的疾病威胁,而PRV疾病也广泛传播。1990年左右,食品安全、动物福利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成了问题(在中国政府的第十二个5年计划也提到了同样的挑战)。除了猪粪,荷兰发现了几乎所有挑战的解决方案。我相信,针对像荷兰存在的这些挑战,中国一样可以找到很多的解决途径。我很自豪与荷创中国的同事们一起,通过中荷实战养猪学院平台,分享我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中国养猪业。
在中国期间,我参观访问了很多猪场,基于我所看到的东西,我想通过以下一些最重要的步骤来与你们一起分享我的观点:
1.疾病控制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通过提高农场内外的生物安全性,对疾病进行监控和贯彻实施疫苗接种政策可解决这一挑战。例如:在荷兰,我们通过非常严格和密集的疫苗接种计划和选择策略根除了PRV。如今,荷兰已没有PRV了,我们也不需接种疫苗了。我认为中国应该将国家分出若干个区域,只有在这些区域内运输猪才是被允许的。作为一种尝试,你可以试着通过对疾病状态进行良好的监测,采用高质量的疫苗来实施疫苗接种计划,对动物活动进行登记(追踪),把爆发急性病的动物杀死(冲压法)来提高某一个区域的健康水平。当一个区域根除了疾病,你就可以将这个模式复制到其他区域。中国也应该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来处理病死在农场的动物。在荷兰,死去的动物是由特制的卡车收集(避免疾病传播)并在特定的工厂进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