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研究员表示,当前高产母猪品种正得益于许多来自亚洲的猪只基因,如窝产仔猪数。研究人员潜心专研历史解释了当前商品猪种的历史背景,这些猪种是在大约1000年前由当地野猪群驯化而来。
在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许多中国的猪种被引进到欧洲以改善欧洲猪种的商品性状,就是这个原因,欧洲培育的种猪表现出含有大量的欧洲和亚洲基因品种。
亚洲猪只基因主要是关注窝产仔猪数,研究人员在本月的《自然通讯科学杂志》(the scientific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如是说。
他们写道:“来自亚洲逐渐融入的基因单倍体与含有涉及肉质、发育和繁殖力基因的区域有关,我们发现了来自亚洲的芳香烃受体(AHR)基因的非同义突变,与多种欧洲商品猪品系窝产仔猪数的增加有关。”这些发现表明,在19世纪早期,提高繁殖力是养猪场的一个重要育种目标,而且与该性状有关的亚洲猪种基因变异在现在欧洲猪种发展中得到了优先选育。
在一篇新闻稿中,该研究主要负责人瓦赫宁根大学MartienGroenen教授表示,商品猪基因组的各种元素,与欧洲野猪相比,更像中国猪种。他说:“咋一看,这可能相当令人吃惊,因为已有研究表明大约在1万年前,亚欧两洲都是相互独立地驯化的,人们并不会指望在欧洲猪种中发现亚洲猪种的DNA。”
在另一项较早的研究中,科学家表示商品猪中的遗传多样性通常要比当前野猪群的遗传多样性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