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猪价上涨,有人欢喜有人忧,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家应该都能猜到“喜”和“忧”的分别是养殖户与屠宰企业,他们之间的战争从没有停止过,兜兜转转如同一场游击战,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养殖户与屠宰企业三种PK类型
生猪价格上涨,屠宰企业压低收猪价格。猪价上行,就意味着养殖户的盈利增加,屠宰企业的盈利减少,屠宰企业收购压力大,为了增加差价收益将压低收猪价格,但在猪源短缺的地区,养殖户却不肯妥协。近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华东和华南地区压栏惜售气氛浓厚,猪价持续微涨;而东北及华北地区出售意愿松动,屠宰企业趁机压价,导致猪价小幅回落。
生猪价格上涨,屠宰企业提升收猪价格。在猪价上涨的情况下,养殖户期望猪价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一举抛出,压栏的这段时期,猪源紧缺,为解决收猪难,屠宰企业会选择提高价格来诱惑养殖户出栏。
生猪价格下跌,屠宰企业压低收猪价格。猪市不景气、生猪存栏量大时,养殖户们为了尽量减少亏损,不得不将生猪贱卖,而屠宰企业此时下调价格对养殖户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种“猪不想卖也得卖”的局面让养殖户颇为无奈,几天的犹豫时间,有可能亏损的更厉害。
生猪业的“跷跷板效应”
以上这三种形式,很明显是一种“跷跷板效应”,各界对“跷跷板效应”的理解褒贬不一。玩过跷跷板的人都知道,两人互相较劲,希望对方把自己抬起来,我们享受的都是在高处的那一刻,而不是落地。同理可证,养殖户和屠宰企业的关系很难平衡,两者必然有一上一下,谁都想当上位者,谁都想获得盈利,不过从以往的PK来看,养殖户经常处于弱势。原因很明显,养殖户与屠宰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对市场行情的掌握程度相差悬殊,加之屠宰企业不是处在生猪业的第一线,风险相对较小。从养殖户到经销商这一整条产业链,越靠后的风险就越小。这就好比对着一棵粗脖子树砍一刀,没砍断,越往里刀口越细,再往后的树干部分都没有受伤,力量全被前面分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