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受几大趋势影响和作用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受几大趋势影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30  来源:新农网
摘要:1、技术进步与市场条件下,对集约经营效益的追求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向工厂化、规模化发展与演变。 这一趋势是全球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因技术进步和市场条件下对集约经营效益的追求而发生的转变。国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丹麦和荷兰将杂交优势理论应用于生猪产业二元杂交繁殖后

   

  1、技术进步与市场条件下,对集约经营效益的追求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向工厂化、规模化发展与演变。

  这一趋势是全球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因技术进步和市场条件下对集约经营效益的追求而发生的转变。国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丹麦和荷兰将杂交优势理论应用于生猪产业二元杂交繁殖后,工厂化繁育养殖就开始了,并逐步演变为一种新发展趋势。60年代~70年代这一趋势主要向欧洲、北美和日本扩张,紧接着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于70年代兴起。而到80年代时三元杂交繁育体系又发展起来了,且以美国、加拿大、匈牙利等国为代表。

  我国的生猪工厂化繁育和规模化养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之时就以三元杂交繁育体系为主进行,先从东部地区大都市郊区兴起,而后向东部农村和中西部大中城市郊区及农村扩展,至今这一转变仍在进行之中。

  但到目前,我国生猪产业的工厂化繁育和规模化养殖与发达国家间仍有很大差距。

  2、收入增长、技术进步及食物结构变化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向健康、安全肉质方向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实现了“肉品由脂肪型向肉脂兼用型和由肉脂兼用型向瘦肉型的转变”,事实上,这一转变既是生猪产业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不断高级化背景下出现的产品品质与产品形态的转变,也是国际生猪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追求健康、安全食品为代表的瘦肉型猪生产在我国的反映,同时还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国内基因转移、胚胎移植以及DNA探针检测等科技含量高的生猪繁育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出现的必然趋势。

  3、对风险的控制和对食品安全及规模效益的追求,推动生猪产业纵向一体化扩张持续进行。

  我国生猪产业实现了由单一的毛猪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的联合企业的转变。实质上,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入各国人心,在全球范围广泛推行食品安全准则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生猪经营企业或肉类产品加工企业,以风险控制和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为基本目标,以“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为基本准则和经营理念,纷纷开始向后项产业和前项产业兼并收购,推动企业一体化规模扩张。

  向后项产业的扩张,有助于有效控制生猪肉类产品原料生产及上游供给风险;向前项产业的扩张,有助于有效控制营销渠道及市场风险,使企业能够在更高层次和整体产业链经营中获得更大规模经济效益。生猪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国家是美国

  我国自2000年开始出现了批纵向一体化生猪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兼并发展实现了从生猪屠宰、肉类加工、饲料生产到生猪繁育的产业化规模经营,可与美国最大同类企业相比,但全国整体水平还很低。

打印 责任编辑:文枫

推广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