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近日,记者在昭化农村采访,看到各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一排排生猪标准化圈舍整齐有序,一堆堆饲料摆满了仓库,一头头猪儿正在抢着吃食。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生猪养殖模式,令生猪这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带动了当地农村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规模化,让养殖户腰包鼓起
位于该区大坝乡的蔚峰农业有限公司,有22栋生猪圈舍,年出栏能力达12000头。不仅是该区生猪行业里的老大,在全市生猪行业里也屈指可数。“1至10月,至少出栏1万2千头生猪,赚了100多万元。目前,存栏生猪4000多头。”该公司老总胡朝基告诉记者。
陈林是玉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从2006年开始就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去年,出栏生猪6000头,收入300多万元。“我们公司主要是为其他生猪养殖户提供瘦肉型的外二杂种猪、育肥猪。此品种的猪生长周期短,料肉比低,比‘土猪’提前两个月出栏。”陈林说,向老百姓提供更好品种的猪,淘汰旧种猪,促进种猪改良。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合适的时候把1.2万平方米的老旧圈舍全部更新。
朝阳乡灯杆村三组38岁的宋兵林,过去常年在外打工。通过与周边县区对比,他认为整个昭化的生猪产业发展得不错,于是去年毅然回家开始养猪,当年就出栏生猪500头。“最近猪儿长得好,想再填栏,就是圈舍不够用。现在正按照畜牧局设计的标准化猪舍图纸,加快修建300平方米的新圈舍。到时,整个场子年出栏将达到2000多头。”宋兵林笑着说。
据介绍,2012年昭化区生猪达到79.1万头,总产值9.9亿元,年人均现金纯收入达6100元。生猪养殖户纯收入上50万元的有49户,上100万元的有8户,上200万元的有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