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出生在该乡板岭村的曾美荣,高中毕业后到乡里的搬运站干了一年便回到家乡,由于有文化,乡领导让他在村里做会计。熟悉该乡的人都知道,谷岗是个典型的山乡,人均耕地不足七分。以前,这里的乡亲靠山吃山。封山育林后,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
2006年5月的一天,曾美荣在报上看到宁都农民栽种反季节香菇致富的消息,便把有关信息对比了一下,发现家乡很适合搞反季节香菇。曾美荣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为了证明报上说的是否真实,2006年6月初,他坐上了长途汽车,只身来到宁都。经过多方打听,他找到了宁都县肖田反季节香菇实业有限公司的赖经理。热情的赖经理带他参观了香菇基地,并告诉他到浙江庆元去买设备和材料。在宁都的3天时间里,为了证实赖经理说的“一亩香菇地的效益是一亩水稻的20倍”的说法,他多次悄悄地找当地菇农证实。在淳朴的菇农那里得到答案后,曾美荣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浙江庆元考察。
半个月后,曾美荣回到了家乡。他的脑子翻腾开了:家乡的耕地不多,加上山区阳光不足,农田只能栽种一季水稻,封山育林后,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若是能利用山上的杂木来发展高效的香菇产业,许多村民就不必外出务工了。
为了让大家相信这是一个赚钱的项目,他邀上板岭村谷坑村小组的曾和荣、欧阳高荣,三人一同骑摩托车抄近路前往宁都考察。由于路况不熟,75公里的山路颠了他们8个多小时。在赖经理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学会了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5天后,曾美荣又到浙江庆元,购买了一些设备,那里的师傅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终于把夏菇生产的最新配方给了他。
2007年2月,准备妥当的曾美荣,为了保险起见,他自掏腰包从宁都请来师傅管理6户人家的9亩香菇大棚。4个多月,他每天和师傅同吃同住,终于掌握了反季节香菇从选种——投料——配方——控温——出菇的全套技术。
2008年春,该乡有14户农户在曾美荣的带动下参与种菇,他不仅免费为菇农提供技术,还帮菇农解决销售难题,当年菇农的17亩香菇地亩均纯收入达1.5万元。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曾美荣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起了香菇保鲜库,还办起了谷岗乡反季节香菇生产协会。
去年底,因金融危机当地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失去了“饭碗”。曾美荣想: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能春满园,要引导大家都来种植反季节香菇。于是,曾美荣经常主动上门找返乡农民工谈心,以技术扶持和保底收购价的承诺帮助他们在家乡“上岗”。村民张美兰原本在浙江宁波一家五金厂打工,返乡后看到家乡的香菇事业红红火火,她今年一种就是8000袋。
据调查,板岭村南田洲村小组有29户人家,其中27户栽种了香菇。如今,在曾美荣的带动下,谷岗乡的香菇种植户已发展到50多户,面积约1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