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1月13日电:隆冬时节,在蓟县出头岭镇小稻地村韭菜暖棚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收获景象,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经销商正忙着把一捆捆鲜嫩的韭菜过秤装车,随后运往京津冀蔬菜市场。“我们这儿种的是无公害韭菜,在市场上非常抢手”,菜农张国辉一边割韭菜一边笑呵呵地说。“你看我承包的这四个棚,一冬就能收入一万多。”
在小稻地村,像老张这样的韭菜种植户有许多。该村是库区移民迁建村,耕地资源匮乏,不适宜种植大田作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村民开始从事韭菜种植,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受生产条件和技术的制约,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为进一步引领农民增收致富,2001年,出头岭镇积极协调市县有关部门和农技专家,在该村推广恒温拱棚反季节韭菜种植技术,农技人员定期对韭菜进行检测、抽查,不但提升了品质,还实现了秋冬割韭菜、春夏收韭黄,一年四季有收成,群众收入也是水涨船高。该村的韭菜不仅获得了无公害食品认证,还达到了AA级绿色食品标准,因此,虽然价格要比普通韭菜贵上一些,但在市场上依然供不应求。
如今,小稻地村已经发展起了近300亩的无公害韭菜基地,农药和肥料由镇、村里统一联系配送,还有专门的“经纪人”为菜农“牵线搭桥”,打通销售渠道,有的还加上简易包装成箱出售,更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一条反季节韭菜产业链正在小稻地村悄然形成。据该村村主任介绍,他们还将采用真空包装,把韭菜打入超市、商场,形成自己的韭菜品牌,打造一个富民强村的韭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