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出生的柴会龙,已经有了5年的创业经验:早在上大二时,他就靠设计向学生介绍消费信息的报纸,从学校周边的商家口袋里赚了人生第一桶金;毕业实习时,他只用了6个小时,就由实习生变身一家集团公司的高管;2012年毕业后,他放弃高薪,回到故乡章丘市柴家村种韭菜,再次创造了奇迹:他将一公斤韭菜卖到79元的“天价”,截至2013年底,他一年卖了1000多万元的韭菜,净利润达100多万元。
“柴百万”的生意经
2008年,柴会龙所在的天津市宝坻大学城刚刚建成,周边的商铺正挖空心思想要吸引学生消费,他从中嗅到了商机。
2009年2月,柴会龙抢先设计出了向学生介绍消费信息的报纸,并向商家推销起了上面的广告位。随着做广告的商家越来越多,不久,他又拓展了校园送餐、票务、洗衣房等领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被同学们称为“柴百万”。
上大二时,他就买了一辆小车,一则方便送货;二则,校园的路上总是有很多女生,“我开着车过去了,很多女生回头一看,心里无比满足”。
到2010年底,他的公司年营业额达到100多万,员工400多人。但他却选择了解散公司。
6小时从实习生到高管
2011年,柴会龙到一家年销售额近50个亿的集团公司实习。1月14日上午9点,他到公司报到。6个小时后,当天下午3点,董事长于光新向公司高层宣布了一个决定:任命他为董事长助理。
原因很简单:柴会龙向于光新报到时,于光新交给他一封刚收到的信,寄信人地址是工商总局下属某分局,内容是如何抢注商标。于光新交代他,给那家为眼镜产品进行商标保护的机构写封回信,再打两千元钱到对方的账号上。
接到这个任务后,柴会龙上网查询了很多商标注册和保护的内容,还打了30多个电话反复咨询,反复核实。最后他发现,公司的商标已经在正规机构进行了注册和保护,而寄来资料的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假机构。
此事,让董事长对柴会龙刮目相看。他成了公司最年轻的董事长助理,并参与到眼镜产品的仓储、销售等环节,到2011年底,他就成长为公司的骨干,年薪20多万元。
然而,他却选择了辞职,决定回老家去种韭菜。
掘金食品安全刚需
做出回家创业的决定,并非柴会龙一时冲动。
大学一年级时的职业规划课上, 老师请每个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描述“四年之后你在哪里”。在这封信里,19岁的他写道,如果四年之后,家乡的韭菜还没有走向全国,自己将回到家乡,实现这个梦想。
柴会龙觉得,现在城镇化那么厉害,在北方,韭菜是必不可少的配料,需求旺盛,但城市居民却被屡屡曝出的“毒韭菜”吓怕了,不敢轻易购买。种韭菜很辛苦,但普通韭菜在农贸市场里,最多卖到4元钱一斤。
为了改变这些问题,他着手改变过去农业生产经营的一些方式:第一个改变就是建起大棚。和传统小棚相比,韭菜有了充足的生长空间,雾霾天时用灯光为韭菜补光,再用沼气肥代替化肥,韭菜质量明显提升;此外,他建立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以农民合作社为辅的经营模式,生产出来的无公害韭菜可以卖到30至40元一斤;更别出心裁的是,他还推出了可在阳台上养的盆栽韭菜,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每盆韭菜可以卖到50多元。
截至2013年底,柴会龙一年卖了1000多万元的韭菜,净利润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