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津产蘑菇竞高端 四季能收量可观

发布时间:2013-05-07  来源:滨海时报
摘要:“这道工序必须经过严格挑选,一定要按设定时间来,一点点闪失,都可能使育种前功尽弃。”在天津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的菌类菌种培育室里,郭成金与正在作镜检的刚刚上岗的大学生,讨论着液体菌种的细节问题。

 

津产蘑菇竞高端 四季能收量可观

郭成金与大学生讨论液体菌种问题记者

  “这道工序必须经过严格挑选,一定要按设定时间来,一点点闪失,都可能使育种前功尽弃。”在天津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的菌类菌种培育室里,郭成金与正在作镜检的刚刚上岗的大学生,讨论着液体菌种的细节问题。

  郭成金是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蕈菌研究所所长,也是该科技园的技术总监。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是郭成金从事蕈菌研究开发30余年来,带领天津师范大学蕈菌研究室研制出的最新成果。虽然已经61岁,郭成金依然充满了活力,说起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蘑菇,滔滔不绝:“科技园每天生产蘑菇3.5吨,将来日产量可以达到7.8吨,到那个时候,我们这里将成全国最大蕈菌类生产基地。按照目前市场批发价在一斤20元左右,日产7.8吨,一年产值就可以达到近亿元……”

  小小的蘑菇真的可以创造如此丰厚的利润?带着疑问,记者跟随郭成金走进了科技园生产厂房。

  新区产蘑菇 端上海外餐桌

  在人们的印象里,蘑菇通常都生长在温室大棚里。然而,在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记者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科技园宽敞的工业化生产厂房里,白灵菇等蕈菌的生长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新风进入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均已事先由控制器设定。

  在配置食用菌的车间里,可以看到营养价值很高,并且鲜为人知的珍稀食用菌白灵菇等。这些“肥胖”的白灵菇,躺在白色的培育筐中,整齐地码放在生产车间的架子上,像是一个个规整的面团。

  郭成金形象地将蕈菌的培育过程比喻成“发面”。这些“面团”们的生长需要严格地控制湿度、温度、光照,每24小时都要查看和记录。郭成金每天七点半左右来到工厂,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蕈菌培殖室里的各类仪表,看看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情况。他拿起一个白灵菇培殖瓶,告诉身边的工人:“这儿缺水,蘑菇表面都龟裂了。”说完拿起另一个白灵菇瓶,看了看说:“这儿光太强,通风不太温和。”车间里,工人们穿着操作服,有的在码放成品,有的在进行包装。这些蘑菇将从这儿走向美国、韩国等海内外市场,摆上人们的餐桌,备受市场欢迎。

  创全球领先技术 覃菌一年四季都生产

  说到郭成金教授来到新区的经历,就不得不提到科技园的“庄园主”,总经理――陈金卫。2007年,已拥有一家年产值1.7亿元建筑公司的陈金卫,决定回家乡小王庄镇北和顺村二次创业,他希望建立一个农业产业园。

  2010年,一直在为园区寻找项目的陈金卫,遇到了同样想为家乡做点儿事的大港人郭成金,“滨海新区的现代农业很有发展前景,我希望可以为家乡的现代农业发展作出贡献。”双方一拍即合,于2011年在大港小王庄镇生态农业示范区内建立了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目前采用的技术是郭成金所研制的磁场下发酵生产液体菌种,这是世界领先的液体发酵菌种。

  相比于普通的固体菌种,液体发酵菌种萌发点更多、菌龄更一致、生长速度更快……而与普通液体菌种相比,生物量提高了10%。工厂化车间的运行,使食用菌从温室大棚的粗放型种植转变为高效集约的工厂化种植,从而使蕈菌的一年一季种植变为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大大提高产量,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未来产值近亿元 拉动3000人就业

  郭成金说,目前科技园里员工有120多名,多是周边农村的中老年妇女,年龄40到60岁之间。

  科技园已经开始运营创收,每天生产3.5吨。等到满负荷运行后,日产量将达到7.8吨,建成后将成全国最大蕈菌类生产基地。按照目前市场批发价在一斤20元左右,日产7.8吨的生产能力,一年300天的生产周期,年产量可达2400吨,产值近1亿元。

  园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蕈菌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设立了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目前,园区已培训技术人员3000人次,推广和带动农户培殖白灵菇近1000亩,直接经济效益3800万元,间接带动农村3000人就业。

  “随着滨海蕈菌产业科技园日益发展壮大,会有更多周边的农民进入我们工厂。”郭成金说,他希望更多像他一样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贴近企业,练出真本事,服务于社会。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