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长辣椒,夏天里长白菜,你说这科学怪不怪,人想吃啥菜,它偏偏就能给长出来。”近日,在武陵区芦荻山乡芦山村采访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菜农得意地炫耀发生在他菜地里的“怪事”。与老人相隔不到2公里的东江乡一新建起的厂房内,发现宽敞的车间机器轰鸣,一袋袋上好的黄豆在“流水线”上变戏法地成了一块块鲜嫩的豆腐。本乡农民出身的厂长告诉我们,兴办这个豆制品加工厂已投入了600多万元,每年黄豆的吞吐量约4000吨,本乡的产量不能满足生产,现已在津市的白衣乡建了种植基地。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工效益远远大于卖原材料的效益。
在常德市人民政府蔬菜工作办公室看到这样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去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9.775万亩,在2000年的基数上翻了近4番,蔬菜总产量达336.9万吨,比6年前增加2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了24.22亿元,比6年前增多近15亿元。其中,常年商品菜基地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外销量达122万吨,比6年前增多100万吨,建成出口菜基地近10万亩,出口蔬菜品种12个,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目标。
常德市蔬菜办主任代忠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小菜做出大产业的历程。
种植面积从小到大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要求,作为全市蔬菜工作主管部门的市蔬菜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心从保城供应的数量型向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型转变,从一家一户的零星分散型向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模经营型转变,逐步将蔬菜产业从附属产业转变为支柱产业。全市现已建成万亩以上连片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个,5万亩以上连片基地1个,出现28个万亩蔬菜乡(镇),82个千亩连片蔬菜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重点从以往的城郊一线基地向远郊基地全面铺开。
自2000年以来,鉴于城市的发展的需要,常德市蔬菜办先后在远离城市的武陵区芦山乡、河洑乡、南坪乡等原水稻生产乡镇新建了省、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万多亩,仅在芦山乡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建成2.5×1.6原干沟浆1600m,水支沟2400m,50原米型灌溉沟渠4500米,机井道1500米,主干运输道900米,抗旱机井12口,水泥蔬菜大棚350座,物理绿光诱蛾灯60盏,使该乡蔬菜商品化率达到85%以上,农户亩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并协助成立了“芦山村蔬菜产销协会”,实现了电话预约,销售商定期上门收购,其蔬菜产品远销广东、浙江、江西及湖南各地城市。
石门县无公害高山蔬菜基地近年来发展到了8万亩,年产鲜菜6000万公斤,年产值6500万元,产品不仅在省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在湖北、江西、广东、福建、上海等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也深受青睐,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石门县连续两次由省政府授牌为“省放心菜基地”;同年底“壶瓶山”牌萝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10月,8.2万亩蔬菜基地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蔬菜加工从无到有 品牌建设初具规模
招商引资,加速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等途径使全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到268家,其中有出口能力的企业18家,蔬菜加工户发展到了1460个,年加工产值达11.4亿元。各地蔬菜办在挖掘企业和市场潜力的同时,主动出击,为企业从绿色产品认证、配套基地建设、产品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注重品牌的创立和发展,使常德蔬菜逐步由无品牌向有品牌,品品有牌推进。据统计,我市现已打造各类品牌78个,已注册的品牌62个,并培育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如“壶瓶山”牌高山蔬菜系列、“洞庭玉臂藕”、“芙蓉白藕”为主的水生蔬菜系列;“犟哥”牌、“洞野”牌、“特野”牌为主的野生蔬菜系列;“金丹”牌、“富民桥”牌为主的榨菜系列;“峰火”牌干椒、“祝丰”牌酱菜为主的创汇蔬菜系列;“双龙”、“杨板”、“武陵区”牌为主的瓜类菜系列;“九品福”牌大蒜系列等等。
岩下荣祺食品(湖南)有限公司现已实现年加工鲜菜11000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年出口加工产品6000吨,年出口创汇520万美元的能力,并解决下岗职工246人,职工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
为使市民吃上安全卫生、营养价廉的放心豆制品,市蔬菜办还扶持市玉洁食品有限公司筹资650万元,修建现代化豆制品生产加工车间2200平方米,引进当前世界先进的豆制品生产线,日加工黄豆11吨,年创产值5000万元,为市民提供豆制品300多个品种,按江北城区、德山开发区、武陵镇60万人口,15万个家庭计算,每天可保证每户500克豆制品供应。目前为止,玉洁公司是全省第一家通过QS认证的豆制品生产企业。
品质从量到质的提升 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全市蔬菜安全工作经过4年的运作,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长效蔬菜安全体系,全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检测站60个,配备检测设备446台(套),培训上岗检测人员88人,各区县(市)均在财政预算中列支了经费,2006年共有99.44万元用于日常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检测。2002年至今全市共检测样品123.2万个,检出不合格样品26433个,不合格率仅为2.1%。全市的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在工商、质监、城管、农业、卫生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逐渐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仅2006年,市蔬菜办会同工商部门共销毁不合格蔬菜68123.1公斤;会同市农业局在无公害蔬菜基地开展销毁高残剧毒农药行动,检查国家禁止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的63种高残留农药,对全市176家供药单位共检查3次,没收违禁农药高毒剧残农药1200瓶。此外,还会同城管部门每年6月——11月对各农贸市场周边马路市场实行不定期整治,尤其对批发市场周边马路市场交易每天凌晨1时到4时实行重点整治。2005——2006年共现场销毁未经检测蔬菜2.3万公斤。
蔬菜科技从引进到研发 实现了自主创新的突破
为了切实抓好科技兴菜工作,各地蔬菜办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菜农服好务。仅2006年给农民印发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书籍、资料3万余册(份)。先后组织蔬菜专家及本系统内的业务骨干下到各区县(市)蔬菜基地做了“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防治”、“加工与保鲜”、“水生蔬菜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栽培”等技术讲课69场次,培训人员近15000多人次,并在当地培植技术骨干,指导菜农提高生产技术。
澧县蔬菜办引进推广的快繁无土基质栽培技术和高品位有机蔬菜和野生蔬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市引进推广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质新品种28个,推广新品种13万多亩。临澧县蔬菜办从外地引进湘茄一号、品华辣椒、山东大蒜等新品种,使基地产量由2005年的1500吨上升到1800吨,同比增加了30%以上。2004年11月16日,首届常德市科技论坛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学术研讨会在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召开。常德市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常德市科协、常德市生物学会、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及常德市各区县(市)蔬菜办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与会人员就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关系、加工与保鲜技术、产品检测技术、水生蔬菜发展现状与开发前景、蔬菜新品种的选育与引种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会议的召开对常德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决策作用。
提篮小卖到营销体系 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
全市现有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已达247个,营销公司已发展到86个,蔬菜流通大户已发展到14712人,外销窗口已增加到186个,一个以甘露寺大市场为中心,以区县级批发市场为躯干,以集贸市场为支点,以外销窗口为触角,以中介组织和营销大道为纽带的蔬菜市场体系已经健全,并日趋成熟。市蔬菜办还加入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成为其委员之一,通过互联网使我们常德的蔬菜产销信息不断发往全国、全世界,同时又获取大量有价值适合本地发展的信息。
全市现有各类蔬菜产销协会37个,经协会销售出的蔬菜达152万吨。石门蔬菜产销协会自筹资金修建冷库,将东山峰管理区菜农的萝卜以0.36元/公斤的价格收购,经分级、清洗、包装、冷藏后,产品以1.4-1.6元/公斤的价格,不仅远销广州、深圳、厦门、福州、香港、澳门等沿海城市,还有100多吨出口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津市蔬菜办主动与省外贸联合,将3万亩5万吨藠果以每斤0.7元的价格推销给外省18县(市)的外地商人,仅此一项菜农人平均收入达1500元,是农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各地蔬菜办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收集各方信息,推介本地优势品种,在大型批发市场联系经营大户,引进外地加工营销老板,广泛开展订单蔬菜,发展订单蔬菜面积23.21万亩。西洞庭蔬菜办从广东引进大森食用菌研究所在常德落户,发展双孢蘑菇、草菇订单种植项目,现已建成大棚272座,每年9月至次年4月可产蘑菇53.88万公斤,年创产值129.32万元,农民亩均增收近万元。
提升产业 任重道远
常德市的蔬菜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2004年还被国家列为了蔬菜信用体系试点单位,虽然有了很好的发展,常德市的蔬菜工作者们并没有躺在成绩上睡大觉,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该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市蔬菜办主任代忠清说:在“十一五”期间,我市的蔬菜工作要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实施出口带动战略,围绕实现农民增收,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实施五大战略:
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战略。集中适合国际市场和城乡市场需求品种,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培育石门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区、澧阳平原冬春蔬菜优势带、沅水流域加工菜出口基地等,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蔬菜标准化体系战略。大力开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及有机蔬菜的生产。按照产品卫生标准,等级标准与生产、贮运技术规程相配套,初级产品标准与加工产品标准相配套,种植、加工、销售相衔接,农艺与工艺相协调,既能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则,逐步完善我市蔬菜标准化体系。
蔬菜无害化生产战略。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严格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同时,重点推广蔬菜无害化栽培技术,减少用药,合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规范农药使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严把检测关,实行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
实施品牌推进战略。下大力气推行商品处理和加工,彻底改变我市蔬菜产品“统货+散货”、档次低的现状,促进蔬菜加工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结合优势区域布局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整合原产地标志、产品认证标识和产品商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
出口创汇战略。以鲜或冷藏、冷冻蔬菜、什锦蔬菜主攻亚洲市场,以蘑菇类干制蔬菜和蔬菜罐头主攻欧美市场。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纽带和桥梁作用,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有效组织起来,实行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加工商品化,销售品牌化,提高我国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小菜做出大产业
发布时间:2007-10-22 来源:湖南农业信息网
摘要:“冬天里长辣椒,夏天里长白菜,你说这科学怪不怪,人想吃啥菜,它偏偏就能给长出来。”近日,在武陵区芦荻山乡芦山村采访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菜农得意地炫耀发生在他菜地里的“怪事”。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湘潭残疾人马汉余养鹿致富 带动就业为农户增收
- ·湖南保靖县:放养偷情五脚猪 穷乡青年巧致富
- ·邵阳县栗树村一地两用村民年平增收3000元
- ·湖南永顺:打造南方最大永顺猕猴桃生产基地
- ·海南五指山:毛阳鹅富了大山深处的黎村
- ·浏阳女子荒山种金银花:2013年总产值达2680万
- ·湖南祁阳粮食产业全省领跑 带动农民增收上亿元
- ·湖南夫妻俩闯“海”20多年 开12家定安黑猪连锁
- ·昔日“猪饲料”变身当今致富“软黄昔日
- ·湖南澧县太青山“女茶王”的美丽蝶变
- ·湖南通道县溪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 ·养猪场沼气发财 每年增收35万元
- ·养殖户靠卖“鸡用眼镜”发家致富
- ·湖南绥宁苏新智:尾参种植大户的致富梦
- ·湖南沅江“青蛙王子”王理带动上千户养殖青蛙致
- ·柑橘成东江库区移民“致富果”
- ·湘潭残疾人创业明星文建新:一只手的硬汉
- ·年薪20万硕士副总返乡当薯农
- ·湖南花垣县花垣镇“黑花生”向帮斌
- ·返乡农民工养殖孔雀托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