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湖北宜昌残疾女青年杨丹养猪致富

发布时间:2012-04-27  来源:三峡日报
摘要:29岁的杨丹,是城区猇亭区高湖村四组人。说她普通,她与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柴米油盐,为丈夫、为孩子操劳;说她不普通,由于患先天性髋关骨错位,落下了两条腿不等长的疾病,从此,她踏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征程。但她硬是靠着勤劳和坚韧,办起了养猪场,闯出了一条

  29岁的杨丹,是城区猇亭区高湖村四组人。说她普通,她与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柴米油盐,为丈夫、为孩子操劳;说她不普通,由于患先天性髋关骨错位,落下了两条腿不等长的疾病,从此,她踏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征程。但她硬是靠着勤劳和坚韧,办起了养猪场,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a. 天生我才必有用

  杨丹的童年,免不了因为身体而受到轻蔑、欺负,但也铸就了她不服输的性格。2002年9月,从原宜昌县职高服装专业毕业的杨丹,应聘到伍家岗富艺制衣有限公司。在这里,住宿舍,吃食堂,一个月有三四百块钱的工资,但懵懂的她拥有一颗梦想的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2003年底,她急切地想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就因为这个念头,她第一次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个女孩子,有份正当的职业就行了,何况你还是个残疾人,不要心比天高了”,“健全人在外面打工都很难,你能行吗?”家人的心疼与劝导并没有让倔强的杨丹回心转意,她暗自想道:“谁说残疾人不能出去闯,我就要去证明我的能力。”

  2004年春节后,杨丹和一位朋友踏上了远去广州的列车。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远行的路上就给了她不少麻烦。

  春节刚过,正是农民工南下时节。火车站人山人海,杨丹和朋友买到的是一张站票,挤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腿脚不灵便的杨丹,一不小心被挤得摔倒在地,幸好同伴机灵地拉起了她,但还是受了伤。

  到了广州,杨丹拖着残疾的双腿寻找工作。她好不容易挤进招聘会现场,可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见她一瘸一拐的样子,二话不说,招呼下一位应聘者去了。幸运的是,她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进入一家首饰加工厂,3个月的试用期满,老板觉得她工作认真负责,有学历又能干,特意为她安排了一份相对轻松点的工作——收管员。收管员虽然相对轻松,但工作时间最长,她必须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早晨6时至晚上12时,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拖垮了她的身体,她两次昏倒在了岗位上。

  b. 功夫不负有心人

  通过几年的磨砺,她开始思索着回乡创业,在家乡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006年6月,因母亲手术,杨丹不得不回家照顾她。在此期间,经亲戚的介绍,杨丹认识了年轻小伙子李秀林,两人很快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是有一个首要的问题没有解决——房子。

  “要结婚,就要建房子,如果建栋房子要十多万,需要借钱,靠小李每个月千把块钱的工资,要等到何年何月呀?不如找个项目投资创业吧,翻身也许会快点啊。”杨丹与家人商量道。通过多方面的考察,杨丹决定利用自己家的一片柑橘园来办养猪场。

  说干就干,2007年10月,杨丹拿出了自己打工积攒的2万多元钱,加上从亲戚那儿借来的10万元以及贷款6万元,就把柑橘园改建成了养猪场。2008年2月,500多平方米的猪圈建成了,10头母猪成了“新房”的第一批主人,她便开始了艰苦的养猪之路。

  杨丹开始学习养猪技术,她上区里组织的养猪培训班,聘请当地专家当高参,订阅大量的书籍报刊资料,配备电脑与外地专家进行咨询。

  她对“养猪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爱。夏天,她怕生猪热得难受,便搬来电风扇为母猪和刚出生的小猪仔降温;冬天,怕生猪受冻,她买来取暖灯,为小猪仔做暖床,还在猪圈内做了隔热层,这样小猪就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了。

  养猪是件粗中有细、脏累相伴的活,尤其给猪打针最让人头疼。为了节省养殖成本,她学着给猪治病、配药、上药、打针。有一次在给仔猪打预防针的时候,不料激怒了母猪,凶狠的母猪上来张口就咬,一下就把她掀倒在地,幸好家人发现及时,才转危为安。

  慢慢地,她摸熟了猪的习性,掌握了养猪的技巧,规模也逐渐扩大,由原来的10头母猪发展到现在的24头,由原来的年出栏几十头增加到上百头,每年可赚近10万元。采访中,杨丹表示由于近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她逐渐将重点转移到“种猪”养殖上,风险虽大,但回报稳定。

  c. 古道热肠助人乐

  靠养猪,杨丹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事业初见成效,杨丹又得到一个消息,“区残联正在招聘残疾人,为残疾人工作,叫残协专职委员。杨丹,你也去报名吧!”村干部孙长华亲自上门告诉她。孙长华的一番提醒让杨丹陷入了沉思。她想告诉残疾人:“自强、自立才能改变生活。”她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残协专职委员。丈夫李秀林听说后,马上把工作辞掉,回家挑起养猪的重任,用实际行动支持杨丹的想法。

  杨丹的生活从此变得更加忙碌。残疾人、养猪场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辖区内的300多名残疾人她个个见过,家家到过,受她帮助过的残疾人已记不清有多少了,许多残疾人只要提到杨丹,他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大声说:“杨主任啊,她是好人,她为我们残疾人做实事,帮助了我们很多,为人亲切和蔼,我们都喜欢她!”

  高湖村村民汪正长一家4口,3人残疾,只有刚成年的儿子是健全人,无工作,一家人全靠政府救济生活。杨丹了解情况后,知道他妻子桓大芬(残疾人)有就业愿望,但因汪正长瘫痪在床,女儿智力一级,她无法走出家门。于是,杨丹便给桓大芬做工作,教她养母猪,成本低,风险小,并为她提供了一头母猪仔,告诉她:“一头母猪一年可以下两次小猪仔,一次下十来个,一个可以卖两百到三百元钱,这样一年下来可以赚五六千块钱。”通过养猪,桓大芬一家贫困的生活得到改善,也减轻了政府负担。

  每天早上6时半,杨丹就要坐车赶往单位,晚上6时才能回家。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猪圈巡视一遍,观察所有猪的健康状况。然后给儿子做饭、洗澡、讲故事……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