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挖的莲藕有几个孔?”近日,正在一望无际的藕田中采收莲藕的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莲藕产业协会会长刘吉本,举起刚挖出的鲜藕问前来采购的客商。“13个孔,蔡甸的莲藕都是13个孔。”客商回答。当日,来自辽宁、陕西、山东的客商将现场采挖的15吨莲藕抢购一空。
蔡甸是武汉市的远郊区,辖区内的莲花湖盛产莲藕,尤其以13孔莲藕品质最佳。从宋代开始,蔡甸莲花湖的莲藕便是贡品。刘吉本介绍说,当地莲藕价格比其他地区的高出一倍多。
上世纪90年代,蔡甸区为增加藕产量,推行“湖藕田种”。莲藕价格一度涨到每公斤10元。“一年藕,一栋楼”——蔡甸区重点培育的300多户“湖藕田种”的示范户,大多成了致富典型。2006年,蔡甸区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一年四季都有鲜藕上市,莲藕种植面积达15万亩,种藕农户达2万户,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专业村有89个。
但一直以来,由于藕农品牌意识不强,种植销售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状态,莲藕品质很难得到保证。每当莲藕上市高峰期,藕农便打起价格战,上等莲藕一度被农民贱卖到每公斤0.8元。除去种苗、采挖、运输费用外,藕农们所剩无几。莲藕产业化发展之路变得十分艰难。
莲藕产业健康发展不能靠打价格战,要靠打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2006年4月,武汉市工商局蔡甸分局向区政府建议申请注册蔡甸莲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工商机关的推动下,蔡甸区政府成立了莲藕产业协会,并指派一名副区长专门负责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2009 年12月14日,蔡甸莲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沉寂几年之后,蔡甸莲藕产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在蔡甸莲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期间,当地工商机关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利用媒体及高速公路上的户外广告牌进行宣传。工商机关还派出指导小组,“坐诊”当地每年一度的莲藕节、特色农产品博览会,手把手教农民如何加大宣传力度。工商机关鼓励当地莲藕产业协会拓展营销网络,支持其建立26 个产地批发市场,并在西安、广州等地设置直销点,使莲藕销售形成走出湖北、走向全国的格局,提高了蔡甸莲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工商机关力促当地政府出台了《支持蔡甸莲藕延伸产业链的意见》,鼓励蔡甸莲藕生产经销企业把产品进行深加工。成立于2006年的武汉天慧农产品加工公司,在工商机关的牵线搭桥下,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系列莲藕深加工产品。该公司生产的莲藕面条,上市不到4个月销售额便达200多万元。截至 2009年年底,蔡甸莲藕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2家,莲藕加工产品有20余个品种,产值达2.4亿元。
为了规范商标使用行为,更好地打造蔡甸莲藕品牌,工商机关敦促商标所有人健全管理制度,以制度强化蔡甸莲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工作,先后制定和完善了《蔡甸莲藕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蔡甸莲藕协会章程》、《蔡甸莲藕包装管理办法》、《蔡甸莲藕行业自律条约》等4个文件。
与此同时,工商机关将订单农业引入莲藕产业,引领藕农走订单农业之路。今年,17家企业与1.2万藕农签约,合同种植面积达8.6万亩,合同金额达1.8亿元。
“我种的莲藕不愁销,价格也翻了番,上等莲藕每公斤卖好几十元,全是托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福。”种了20多年莲藕的农民向汝坤感慨不已。
蔡甸区委书记李忠说,以品牌为先导,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保证,莲藕种植逐步成为蔡甸农业的支柱产业。今年前5个月,蔡甸莲藕规模加工企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43%,莲藕产业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至32%,带动藕农年增收4000多元。蔡甸莲藕正在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