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上面都是钉子,怪吓人的,这样吗?”
员工:“对,这样,手这样抓。”
记者:“真沉,确实沉。”
员工:“她全使劲,她不会弄。”
记者:“扎得太深了是吧?”
员工:“对,好,这得使巧劲。反一下,好,刮上。你把梳子这样拉下来,慢点,好,拔吧。”
记者:“手工拔?”
员工:“对,这样拔。”
记者:“拽下来都是乱的?”
员工:“这个手拽,那个手不用。这手拽,那只手拿着,要让它整齐地下来。”
记者:“我明白了。”
经过初步梳理后,再用这个小木板把牦牛毛拍打整齐,然后送到下一个车间进行合成,就做成了发条。发条最后还要进行软化和定型。现在杨光辉把发条就直接销售了,这是为什么呢?杨光辉带记者来到当地另外一家假发工厂。
原来把发条按图纸缝合,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加工成假发,在欧美国家假发需求量很大,那里的消费者一般会购买发条,到美发店按自己的喜好设计制作假发,比成品假发尺寸款式更合心意。杨光辉把目光锁定在欧美市场,因此他只做发条。为了更直观地介绍假发,杨光辉邀请记者和他一起现场试戴。
杨光辉:“很新潮吧,是不是?很新潮。”
记者:“时尚。”
2006年底,一个陌生人突然找到杨光辉,这个人是美国一家发制品公司的代理,通过网络看到杨光辉工厂的介绍,他到厂参观并且订下了发条订单,这让杨光辉非常兴奋。半年时间杨光辉先后发出500万元的货物,对方也付了200万元的货款,之后美国公司突然终止了合作。
杨光辉:“天塌了一样,没有盈利一分钱,并且又亏损了,整个把这三百多万元整个又砸进去了。”
杨光辉多次打电话催美国公司结清货款,对方就是不给,后来干脆联系不上了。杨光辉刚建厂就被骗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觉得这回他要被彻底打垮了。
同行:“才开的工厂敢几百万收不回来,那也是,对一般人来说是受不了的。”
记者:“当时觉得会怎么样?”
同行:“当时觉得那如果挺不过来,那厂就不说了,倒闭了,搞不好要搞垮。”
同行:“建建厂,钱再压到那里就麻烦了。”
多年积蓄300万元全部投进去了,建厂的400万元贷款还没还上,此时资金链突然断裂,杨光辉根本动弹不得,下一步他又该怎么办呢?
杨光辉被骗走300万元货款,很多朋友都替他难过,劝他收手别干了,但他却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去韩国。他要干什么呢?
2008年5月,杨光辉来到韩国,他天天到大商场里转悠,一转就是半个月时间。原来韩国假发加工业非常发达,在世界都属领先地位,杨光辉是来考察假发流行趋势的。
杨光辉不先忙活去找客户,为什么要到韩国考察呢?原来被骗之后,杨光辉仔细反思失败原因,他觉得找合作伙伴不能找没有信誉的小公司,要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合作,但要与大公司合作,他的产品必须更加出众,这步做好了,才能为下一步合作打好基础。
杨光辉对发条的款式和颜色进行改进,款式从原来的七八种增加到二十多种,颜色也从几十种增加到一百二十多种。为了让发条更有光泽更加顺滑,他还更换了洗发剂、柔顺剂。
杨光辉:“这个洗发精比理发店美容店的产品价格还要高,档次更高。”
记者:“所以头发也等于是进了一次美容院?”
杨光辉:“对。梳得很透,是吧?非常顺,很顺。”
为了检查头发品质,杨光辉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到哪里都拿着梳子,没事就要梳几下。
杨光辉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一家美国发制品经销公司驻中国代表朴英兰,朴英兰所在的公司每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杨光辉邀请朴英兰到工厂实地看货。
朴英兰:“光泽度好和坏,它就可以区别这个产品的质量高和低。”
记者:“好的就是比较光亮?”
朴英兰:“对,亮度比较好一点。我们的头发就是一般梳下来之后就是像飘柔一样,很顺,顺滑,有亮度。”
朴英兰对产品非常满意,与杨光辉达成了合作意向。订单不愁了,钱从哪里来呢?杨光辉把自家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一百多万元,看到他干劲十足,不少朋友也借钱给他,共筹集两百多万元。
2009年3月,朴英兰与杨光辉签下一个200万元的大订单,这让杨光辉非常兴奋。但是一个月后,当杨光辉开始生产时,牦牛毛的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波动。
杨光辉:“往上浮动的量比较大。”
记者:“当时涨了多少?”
杨光辉:“当时涨了有七八十元吧,那样子。”
记者:“一公斤?”
杨光辉:“一公斤涨七八十元。”
如果按上涨后的价格,200万元订单做完不赚钱不说,还要赔进去50万元。
员工:“也有点不舍,自己的本钱从进来原料的时候拉来,开始经过一道一道的工序,他都要出钱的。”
生产厂长:“肯定会想着,这看着是赔钱的还要做?有的人可能会不理解。”
员工劝杨光辉终止合作,或者要求美国公司更改订单价格,但杨光辉却决定,就按原订单供货。
杨光辉:“对客户也是要走一步看两步,不看以后光看眼前,不会有大的发展。我要给她做,这也是为了以后长远发展,必须要赔的时候就必须要赔。”
第一步是赔钱50万元,那杨光辉期待的第二步又是什么呢?
2009年6月,杨光辉如期完成订单,后来朴英兰得知原材料上涨的情况,对杨光辉做生意坚守信誉非常赞赏。
朴英兰:“说到做到,作为一个企业可能面临这样事情的时候,可能就是更多的人会顾及到眼前的一个小利益的,比较多一些,但是像他这样一个大的企业家,可能看问题的这个出发点就不一样。”
朴英兰和杨光辉签下了长年合作协议,年供货量增加到300万美元。
朴英兰还把自己的朋友郑浚谟介绍给了杨光辉,郑浚谟是韩国人,在南非办了一家发制品经销公司。每次郑浚谟到杨光辉厂里订货,会韩语的朴英兰都亲自来当翻译。
朴英兰:“他说主要是太冷了,所以就是手感摸不出来。”
记者:“现在每个月从这里订多少货?”
郑浚谟:“每个月的数量不一样,但是大约是四十五天三万个发条左右,三百箱。”
虽然一个订单赔了50万元,但杨光辉不仅与朴英兰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还通过她结识了新的客户,原本不理解他做法的人都对他心生佩服。
员工:“没有办完之前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办完之后,我们才知道咋回事。等于说是很大情况下出人意料,眼光比旁人都看得远一点。”
人发做成的假发是高端产品,价格是牦牛毛假发的三倍左右,从2009年开始杨光辉从印度收购人发,加工的假发占到总量的30%,2011年他的假发产品销售到美国、南非等十多个国家,一年销售收入达到一亿多元。禹州市有假发加工企业二十多家,杨光辉不是起步最早的,但他却用短短六年时间,成为当地假发加工行业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