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河南省禹州市元木村,村里这个叫杨光辉的人是大家公认的能人,杨光辉原本在当地一家企业担任高管,年薪50万元,但2005年3月,他却非要辞去让人羡慕的工作,村民都觉得,能人这回干了一件傻事。
村民:“当时大家想也不敢想,赚50万元都很好了,作为他来说是不满足,对吧。”
村民:“都说一年50万元都不少了,他是怎么想的呢?他还要走?”
杨光辉辞职让很多人想不通,但更让大家惊讶的是他辞职后干的事。杨光辉手里拿的这种东西是牦牛毛,他千里迢迢从西藏、青海等地高原牧区收购过来,并且宣称在牦牛毛里发现了商机。
杨光辉:“从牛尾巴上剪下来的这种原料。”
记者:“是牦牛的毛吗?”
杨光辉:“对,牦牛的。很激动,当时感觉着有一个生财之道。”
这乱糟糟不起眼的牦牛毛能有什么用?竟然让杨光辉放弃年薪50万元的工作,而且他还把多年积蓄300万元全部投入进去,村民都觉得杨光辉是瞎折腾。
村民:“大家感觉着他买那个东西,心里不踏实。都担心,群众都替他担心。”
记者:“担心什么?”
村民:“担心怕他搞不成,对不对?”
村民:“钱本来没多少,怕他万一赔进去咋办?”
记者:“害怕?”
村民:“真是害怕。”
谁都没有想到,牦牛毛到了杨光辉手里真的能华丽变身,成了另外一种东西,还被他销售到美国、英国、南非等十多个国家。创业短短六年后,杨光辉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一亿多元,他也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创业民星”,他的迅速成功让市长都为之赞叹。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虽然他创业时间短,但是起步比较快,也是我们禹州农民企业家的一个代表,也是佼佼者,现在已经逐步成为明星企业家了。”
杨光辉到底从这牦牛毛里发现了什么商机?从普通农民到当地的明星企业家,短短六年时间,他是怎样实现财富和人生的跨越呢?
走村串户收头发以前在河南省禹州市随处可见,当地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发制品集散地,收购的头发多数销往南方的假发加工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杨光辉就开始推着自行车收头发,看到谁留了一条长辫子,他就兴奋得两眼放光。
杨光辉:“那时间长辫子多,看到长辫子姑娘很想把她头发剪下来,那样子。”
记者:“你收过最长的能有多长?”
杨光辉:“就是一米长,最长有一米的。”
靠收购毛发,到2002年时,杨光辉一年能有一百多万元的收入,此时他突然宣称,自己要去招商引资,把一家香港企业招到禹州来,这话被当地人当成了笑话。
村民:“咱这个地方太穷,这事是天方夜谭的事,外商会能到咱这里来?”
镇党委书记:“就我们政府有时候谈,政府出面都引进不过来,你这个企业会能引进过来?”
自己生意干得好好的,杨光辉为什么要去招商引资呢?原来他制定了一个新的财富计划,招商引资只是计划的第一步。如果计划实现,他的财富就能迅速扩张,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计划?和他收购牦牛毛有没有关系呢?
杨光辉要招商的香港企业从事假发加工,他以前给这家企业供应毛发原料。当时这家企业准备在南方建个分厂,听到消息杨光辉找到筹建分厂的负责人张新云,希望把分厂建到禹州,但这个提议被一口拒绝了。
张新云:“因为我们对禹州不了解,不熟不做,就是说不熟的东西我们不做,我们要熟悉了,我们才会做这件事。”
这家企业对禹州不了解,杨光辉多次找到张新云,向他介绍来这里投资的优势,禹州是毛发集散地,到这里办厂不光原料充足,节省运费,而且当地政府对外资企业有优惠政策。听多了张新云也有点动心,但是来禹州人生地不熟,他还是有些忐忑。
2003年初,杨光辉再次找到张新云,双方吃饭的时候,张新云突然指着一瓶白酒提出了要求。
张新云:“中原文化以酒为主,后面我们就说,你真的能把这些酒喝下去,那我们就过来投资。”
杨光辉:“那就喝了,那就泼上了。”
记者:“泼上了是啥意思?”
杨光辉:“泼上了就是,不管什么也不考虑了,就是把这个事情做成。”
杨光辉一杯接一杯,很快一瓶白酒全部喝光,当场就醉倒了。其实张新云让他喝酒,是想看看他招商的诚意到底有多大。随后张新云又提出了第二个要求,到禹州投资人地生疏,必须聘用杨光辉担任执行董事,还给他开出年薪50万元。当时杨光辉的毛发收购生意一年能赚一百多万元,放弃生意给别人打工,这明摆着是吃亏的事,但杨光辉竟然同意了。
杨光辉:“要走一步看两步,不要顾眼前的利益,走一步看两步更容易成功。如果走一步看一步,只是保留现状,没有更好的发展思路。”
走一步看两步,那杨光辉给别人打工,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和他收购牦牛毛有联系吗?
2003年5月,香港企业投资200万美元,在禹州市?河镇建立假发加工厂,杨光辉担任执行董事,看到他真把招商的事办成了,当地人都很佩服。
村民:“都很赞赏他,都说你真有本事,你真有信心,说你真下功夫把外商请来了。”
镇党委书记:“杨总,你是我们这个镇里最大的一个功臣,我们在大会上都说。”
杨光辉精心管理,认真学习假发制作的各项技术,2005年他突然提出要辞去执行董事职务,香港企业愿意把年薪加到100万元挽留他,但他却铁了心要辞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一切都和他发现牦牛毛的商机有关。
杨光辉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假发使用也发生着变化,以前有秃发白发才戴假发,现在很多人戴假发却是为了装扮形象,迅速改变发型。
假发专卖店店长:“你看这位美女现在头发是长的,然后我给她选一款中长的,变化会很大,可以看一下。来,你请坐吧。”
记者:“你觉得那个短发好看还是长发好看?”
顾客:“不一样吧,短发的话稍微洋气一点,大波浪的稍微有一点女人味,但是也挺可爱的,挺好看的。”
记者:“戴了之后想买一个假发吗?”
顾客:“想啊。”
假发市场日趋升温,但制作假发的原料却越来越紧俏。像这样50厘米长的头发,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公斤只要几十元,现在收购每公斤就要千元以上。在给香港假发加工厂供原料的过程中,杨光辉得知牦牛毛竟然也能做成假发。
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等地都有牦牛生长,牦牛毛长而且厚实,最长部位是尾巴上的毛,能达到一米左右。
牦牛毛经过处理后,制成的假发和人发制成的假发,外观基本一样,手感也非常近似,比化纤材料做成的假发更接近人发,颜色更自然。杨光辉发现当时用牦牛毛做假发的工厂不多,牦牛毛原料充足,价格也便宜,每公斤只要八十元左右,而人发每公斤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相差十多倍,但做成假发后,人发只是牦牛毛假发的三倍左右,这里面大有商机。
杨光辉:“以后发制品这一块发展的趋势会要用动物毛,自己创业的这种渴望更大了,一定要做一个自己的工厂。”
杨光辉早就想办假发加工厂,但收头发收了二十多年,做假发自己却完全是个外行,他决定借助招商引资的机会,进入香港假发企业学习2年技术,为自己创业做准备。走一步看两步,得知这个计划,朋友们都很赞叹他的眼光。
杨光辉的朋友:“也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走一步看两步以前用到下棋上,就说是我既要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又要着眼于我下一步的打算,企业的发展走向。”
2006年6月,杨光辉的假发加工厂落成,他不仅拿出了多年积蓄300万元,还向银行贷款400万元,他计划建厂后,把假发外销到欧美国家,让自己的财富迅速扩张。
乱糟糟的牦牛毛到底是怎样变身的呢?在杨光辉的加工厂记者看到,牦牛毛首先要过酸处理、漂染颜色。然后会被送到这个打发车间,用这种特制的大铁梳子进行处理。看着工人们操作自如,记者也现场体验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