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海拔2000多米的武隆仙女山,降下大雪,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据统计,去年一年,武隆县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由旅游业带动促进第三产业的税收增长幅度达 80%以上。随着武隆旅游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旅游产业”在武隆县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业逐渐成为该县“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武隆的旅游发展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富起来!”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宇表示,全县将深入推进“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把旅游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不仅要让旅游“跑”起来,更让人民群众生活富起来。
以“旅”促“农”
旅游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1月16日,虽然山上仍旧是白雪皑皑,但居民马隆芳心里却是一团热和:她正和丈夫一起算起了去年的收入账,“一年咱们竟然收入了十多万呢。”马隆芳的家在武隆仙女山景区,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本无一技之长的她曾经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然而,随着武隆旅游产业的发展,马隆芳凭借一手地道的农家饭赢得了游客的欢迎,不用出家门还干得得心应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利用自家庭院办起了农家乐。而在武隆县的农村,像马隆芳这样靠旅游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了。
“一天至少能赚40块钱,旅游旺季游客多的时候每天则收入近80元。”在重庆市武隆县天生三桥景区卖炸土豆、腊肉串等小吃的周大妈说,自天生三桥开发成著名旅游景区以来,她每天的收入都相当不错。旅游旺季的时候。来这些地方避暑、观赏的游客特别多,每天来来往往好几百人,这个时候她每天的收入有望上百元。
旅游的发展还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如鸡蛋、玉米、土豆、红薯、猪肉、羊肉等在发展旅游业之前都是自产自食,现在全部变成了旅游商品,以前每斤干玉米只值几毛钱,而现在卖嫩玉米一个就值1—2元,有的农户仅卖嫩玉米一项收入就高达上万元。羊肉由以前的几块钱一斤发展到活羊20多元一斤……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武隆县很多农副产品逐渐变成畅销的旅游商品,其中“羊角豆干”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现在,武隆县羊角镇豆干由“小产品”做成了“大产品”,“羊角一条街”变成了“豆干一条街”,羊角豆干已经成为武隆县羊角镇居民发家致富的‘金饽饽’,成为了武隆乃至重庆的著名旅游商品,已经走向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另外,高山蔬菜的栽培、销售等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平时把家里的马租给游客骑,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上一两百元。”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景区附近的居民马大爷说,旅游旺季的时候,租马给游客一个月能赚上千元。另外,他还在附近的一家高山蔬菜培育基地上班,一个月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增长了不少。很多当地居民表示,随着武隆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景区的打造,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
据悉,自武隆旅游开发以来,该县仙女山镇、江口镇等逐步脱离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受旅游辐射最强的巷口镇三坪村、黄渡村、仙女山镇石梁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500多元。
打造便捷交通
通村公路运来致富金山
在武仙路通车前,武隆县仙女山镇农民周饶伦就从中看到了商机。
他在心里打着一个“小九九”:武仙路开通后,上山的道路将更加方便,再加上渝湘高速的开通,今后,肯定将有大量主城游客携亲带友到仙女山过周末。
于是,周饶伦开始与村民一起,装修自家房子,打理门前菜园。
与此同时,在武隆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他们还到渝北、上海等地考察,准备发展板栗、葡萄、地牯牛、枇杷等观光农业,力争在武仙路沿线形成“十里绿色经济带”,吸引更多游客到村里。
随着武仙路的开通,一栋栋具有土家吊脚楼风味的小楼掩映树丛中,吸引了大量的主城游客。“乡村道路成为了我们农民的致富路。”周饶伦说,乡村道路建设直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建设,让他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不仅如此,家住双河乡的农民邹静一家也尝到了甜头。他家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已是第5个年头,随着通乡公路翻修扩建完工,对蔬菜的需求成几何数字增长。“看来,我们的产量增加速度真赶不上修路速度啊。”看着不断开来的运菜车辆,邹静乐得合不拢嘴。
在道路改造之前,双河的蔬菜受运输条件制约,无法第一时间运出,甚至烂在地里。而近年来,随着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该乡蔬菜产业收入已突破1亿元。此项建设有力拉动了全县蔬菜、畜牧和烤烟等产业,仅蔬菜产业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就增加300余元。
“原来上学要步行1个半小时才能到学校,现在只要20来分钟就到了。”高兴的还不仅仅是村里的大人们,还有那些每天上学的娃娃们。以前学生娃早上五六点钟就出发走10多公里路上学,现在路通了骑着自行车上学,方便多了。
据悉,双河乡街上的一个商品门市,去年一年就卖出了自行车400多台,绝大多数是本乡的学生家长们为孩子们买来上学用的。一正在商店买自行车的家长笑着说:“路修好了,有骑车条件了,学生娃们上学也方便了。”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不仅有力促进了旅游景区的开发,更满足了农村群众的出行需求,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据悉,在未来几年内,武隆县还计划投资4亿元,完成890公里的县、乡、村公路的改造。
山上崛起旅游城
解决1万多居民就业
苍翠欲滴的仙女山腰上,“仙女山新区”的城区正逐渐丰满成形,“宜居武隆”建设的重点打造项目———完工后的仙女山新区将集度假旅游之城、户外运动之城、生态环保之城为一身,同时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仙女山石梁子村原来是不毛之地,土地送人都没人愿意要,如今在此崛起了一座旅游新城,重庆开发商争相来这里投资兴业,2010年共投入建设资金18.98亿元。
“老房子拆迁,政府补贴了1万多。再加上征地补贴的12万,我家总共拿到了近13万补贴。”今年59岁的吴全树说,原本他家住在石梁子村,老房子又破又旧,可是却苦于没钱重修。然而,随着武隆县旅游富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仙女山新区的开发建设,吴全树家的房子被纳入了拆迁范畴。拿到补贴金后,吴全树一家搬到了新区的桂花大道,修建起一栋两楼一底的新房,并出钱办起了农家乐。
“以前种植烤烟,每年的收入也就只有八九千元。自从搬到这里办起农家乐后,旺季每天就要接待30多个游客,一天的收入就有一千左右。一年下来,收入大概有十多万,是以前的十多倍哟。”招呼着前来吃饭、住宿的游客,吴全树笑开了花。
除了农家乐老板,吴全树还有另一重身份:仙女山新区环卫队队长,主要负责当地卫生、市政设施巡查,每月有近八百元的收入。
新区建成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1.5万原住民将乔迁新区。为妥善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利用游客众多的优势条件,武隆县规划在仙女山新区建立 300家农家乐,其中星级农家乐100家,让居民们自己当老板。截至目前,全县农家乐达300多家,年平均收入10万元以上,最高的上100万元。涉旅从业人员达3.5万人。
同时,中药材市场、仙女山无公害蔬菜基地、渝东南特色土特产市场的落成,加上旅游服务行业将提供约1万个就业岗位,政府还将每年组织两次就业培训,帮助居民提高自身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