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清(左)正在田间指导农户种植生姜。
“脱毒生姜”比普通生姜长得更好!
小小的生姜里也蕴含了大大的商机。科技特派员刘奕清就在下乡指导农业技术期间,与同为特派员的李洪海一起,化身“生姜合伙人”,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日前,华龙网记者来到刘奕清等人位于永川区五间镇的农业基地,听他们谈起自己的科技创业路。如今,其团队提出的“脱毒种姜隔离繁育技术集成与产业示范”已得到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不仅如此,他们的生姜更远销海内外,今年的产值已过千万。
科技特派员“拯救”生姜 觅到致富之路
姜,是重庆多个区县的优势特色产业,但是由于其是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田间营养繁殖留种过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和病原物,从而导致产量、品质的下降。每年给姜农带来30%~50%的重大经济损失。2007年,永川区黄瓜山一带发生严重“姜瘟”(姜瘟病,易导致生姜大面积腐坏),心急火燎的姜农们找到重庆文理学院教授、植物种苗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刘奕清为大家“救姜”。
而刘奕清与“生姜”的缘分也从那时起一发不可收拾。当年,他亲自带着团队多次赴永川、江津、荣昌、丰都等地,采集母体资料,致力解决生姜病原菌难题。在长期的研究中,刘奕清不仅找寻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还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生姜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一直以来,我们的科研转化多以服务为主,办培训班或者上大课,多是教了就走,因为和特派员本身关系并不大,所以其实效果相对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一直思考,如何将这种成果‘接地气’,希望探索一种合作机制,即我通过科技入股,再有投资人出资,形成一种企业性质的发展体系。”
师兄弟化身“生姜合伙人” 实现“育繁推”
如果电影《中国合伙人》是中国人的“英语梦”,那么刘奕清和师弟李洪海则是打造了自己的“生姜梦”。2008年,有了“科技入股”这个初步概念的刘奕清,因为一次出差遇到了同为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李洪海,当时已经在市内拥有自己农业公司的他在听到刘奕清提出的概念之后,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开启了一系列全新的创业计划。
由李洪海出资,刘奕清提供技术的天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建成当时西南地区领先的组培种苗科技成果产业基地。随后,在刘奕清的召唤下,李洪海也加入科技特派员的队伍,为种植农户带去专业知识和帮助。
刘奕清告诉记者,拥有自己的企业后,他们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重点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特色植物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成特色植物种苗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企业种苗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承接种苗生产订单,集成配套技术,科技成果快速推向市场,形成了种苗‘育繁推’一体化格局。”
致力于富民增收 曾拒高薪工作为圆心中梦
记者了解到,脱毒种姜在重庆多地得到应用推广,降低了生姜生产过程的感染率,提高了生长活力,种植、生产过程不使用剧毒、残留期长的农药,环境污染源也随之减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积极重大的影响。“如今,我们将脱毒的生姜种苗以一株8毛出售,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姜成本,加上我们的姜具有极强的长势和极高的抗姜瘟能力,让农户们的产量提高30%~40%。”刘奕清介绍,目前一亩生姜大概能卖3万元,种植户至少净赚1万多元。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刘奕清的才华就被不少农产企业以及高校赏识,他告诉记者,曾有一家企业,开出近40万年薪,并提供住宅和200万科研启动费给他,但当时自己在文理学院的实验室已有成果,他不希望半途而废,于是他毅然放弃了极好的机会。
“我觉得做科研的人,不能只看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爱好和所做事情的意义。”自认不是一个生意人的刘奕清表示,自己更喜欢在实验室里研究的感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带给更多人帮助。“如今,重庆地区的生姜种苗大部分都由我们提供,现在还有一部分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地区,能够帮助不少农户致富,这让我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