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规模化牧场将是我国奶业发展的趋势,但同时,我们将长期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您如何看待这个矛盾?
李胜利:国际上,奶牛养殖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农牧结合。欧盟对此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发展奶牛养殖必须和土地匹配,养殖过程粪便中的氮和磷的排出必须能够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欧盟规定一公顷土地所承载的氮量是170公斤,大概5~6亩地养一头牛。我国目前还没有按欧盟的标准严格要求,但是首先要考虑能为规模化牧场和家庭农场解决耕地,解决青贮饲料,解决动物产生的粪污能够让土地来消纳等问题。农牧结合就是有多少地养多少头牛,我们要参考国际标准来根据氮磷的排泄量制定好的方案。
另外,要保护好环境,避免污染。周围有化工厂、化肥厂污染的地方最好不要建牛场,否则会对养殖饲料有污染,尤其是重金属。同时,养牛环境不能对外面造成污染,不要选择水库、河流附近,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模牧场的建设的规范和标准进行选址。
记者:近几年,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为奶业的健康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体系的建设和所做的工作。
李胜利:这几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了一个奶业研究的国家队,这些专家能够在一块,按照产业链来研究问题,不像原来做项目各干各的,现在我们每年在一起交流,大家能互相学习,这种学科的交叉学习作用是巨大的,这是一个提升,大家做的科研能够更加紧密地和产业需求结合起来。
第二,在研究方面,因为国家有支持,专家能够长期在自己的岗位钻研下去,形成科研积累,这也是和原来做项目巨大的不同,是一个创新。5年或10年后,每个岗位的专家都会有很多积累,成为这方面真正的专家,可以为产业做很多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储备。这几年,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有26个,大家都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我们已经有一些重要论文发表在国际同行业权威杂志上,在国内也有非常好的论文发表,对我们产业的支撑作用非常大,也获得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的奖励。
第三,在人才培养上,一些本科生、研究生或者是博士毕业后,已经成为产业中重要的技术骨干。我们有很多的综合试验站,是我们专家研究的重要基地,我们要求科学家和实验站结合,使我们的研究能够依托试验站进行试验、示范、转化。在体系科学家的技术支持下,这些试验站也成为了国内奶牛养殖技术水平最高、养殖效益最好的企业。另外,体系还帮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培训,通过试验站为新的企业来培训科技人才,同时试验站通过技术示范和辐射作用,也把体系专家的成果和经验再辐射给其他的牛场,达到把科技成果放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