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为杨梅科杨梅属,亚热带常绿乔木果树,栽培种又名朱红(福建)、树梅(台湾)。杨梅原产中国东南各省和云贵高原。栽培历史悠久,现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江西及广东等地。杨梅的品种在我国约有四种,即杨梅、毛杨梅、细叶杨梅、矮杨梅。其中以杨梅分布较广,它又分为野杨梅、红杨梅、乌杨梅、白杨梅、早胜杨梅、杨平梅等6个类型。主要优良品种有荸荠种、丁岙梅、大炭梅、东魁杨梅等。浙江杨梅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
杨梅果实酸甜多汁、风味浓郁、营养价值高,并且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加之产地集中,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珍稀果品。由于杨梅的采收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的十几天时间内,适逢南方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果实柔软多汁、外果皮很薄、柱状突起易受伤害,而且采后呼吸旺盛、所以极不耐贮藏和运输凹,有“头日采收、次日色变、三日味变”之说,其中因保鲜不当腐烂损失高达40%~60%。
针对杨梅的这些特性,我国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产业化,本文从杨梅果汁、果酒加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杨梅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果汁与饮料加工
1.1原汁制取及饮料生产
陈永安等人1997年研究了一种天然杨梅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将鲜果清洗、打浆、粗滤、调配、压滤、脱气、杀菌、灌装制成果汁饮料,并在蒸气柜中继续杀菌,冷却。产品风味好,呈均匀混浊状,贮存后允许少量果肉沉淀。张永康等人2001年用20%左右糖水浸泡杨梅48h,送入冷库贮藏。其中果渣加工杨梅蜜饯,浸出液(杨梅汁)通过解冻、离心分离、酶处理、化糖、调配、过滤、胶磨、均质、真空脱气、超高温瞬间杀菌等工序制成天然果汁饮料,杨梅色泽、风味良好,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达到企业标准。郑明锋等入2000年采用浸提法分别比较食盐水、糖水对杨梅浸提的效果(以自来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保证饮料口感的前提下,以2%食盐水在75℃下浸提效果最佳。钟瑞敏2002年采用鲜杨梅预处理、打浆、离心取汁、酶净化1、灭酶、明胶净化、酶净化2、灭酶、冷却澄清,得到高澄清果汁(T%=97.4%、660nm),于暗处放置3个月无沉淀。朱正军等人 2006年采用脱核打浆机、螺旋榨汁机、胶体磨、RO水反渗透等设备,通过原料选择、清洗、脱核、打浆、榨汁、胶磨、灭菌、调配、均质、真空脱气、超高温瞬时灭菌、灌装等工序生产出杨梅汁饮料,质量符合企业标准,并通过QS认证,但杨梅汁饮料存在香气不足的缺陷。
在杨梅汁研究方面,叶兴乾、陈健初等人1994年鉴定荸荠种杨梅的花色苷组分主要是矢车菊花色苷-3-葡萄糖苷,以及少量天竺葵花花色苷-3-单糖苷和飞燕草花色苷-3-单糖苷,其中矢车菊花色苷-3-葡萄糖苷约占90%以上。同时研究了茶多酚、铁离子、铝离子对杨梅花色苷和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样品(包括对照)的花色苷降解均遵循动力学一级反应,而统计结果表明,茶多酚、铁离子、铝离子对杨梅花色苷及色泽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励建荣等人2002年对杨梅汁内花色苷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充氮条件下pH值为1.0、3.2、4.5的热降解活化能(Eo)分别为386.902kJ/mol、317.837 kJ/mol、283.028kJ/mol,在有氧的条件下相应的Eo分别为343.464kJ/mol、290.970kJ/mol、258.251 kJ/mol,说明充氮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杨梅汁内花色苷的稳定性,同时也可看出,不管是在有氧还是在充氮的条件下,随着pH值的增高,Eo值变小,说明低值下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好。孙云飞等人2005年研究了壳聚糖对杨梅果汁的澄清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果汁澄清剂,当壳聚糖用量为0.4mg/L时对杨梅果汁的澄清效果最好,且不影响其营养成分,经处理后的杨梅果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方忠祥等人2005年研究了多种辅色素对杨梅贮藏中色泽稳定性的影响。将辅色素添加于杨梅汁中并贮藏7天后发现,乙二胺四乙酸(ED~TA)、吐温-80、L-脯氨酸、L-赖氨酸、乙酸和丙二酸对杨梅汁色泽和稳定性作用不明显。L~谷氨酸、紫甘薯色素和紫玉米色素有一定的护色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醛和桑椹红色素对杨梅汁贮藏中的色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陈丽璇等人2006年研究了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和添加剂等对杨梅鲜汁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果汁中红色素对酸碱度极其敏感,热稳定性差,耐氧化(过氧化氢)和还原(亚硫酸钠)性极差,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消色作用较大。柠檬酸使果汁的色泽更加艳丽。NaCl和维生素C也有不同程度的增色效果;蔗糖对色素的影响不大。6种可能接触的金属离子中,红色素对Fe2+、Cu2+敏感,虽然其吸光度有所增加,但果汁色泽暗淡;Na+、K+、Zn2+、Ca对该色素的影响较小。室内自然光和紫外线有一定的消色作用,室内暗藏较适宜。
1.2 浓缩汁加工
赵丽霞等人2003年研究了杨梅汁真空浓缩保鲜和真空薄膜浓缩工艺。得出的结论是,在常温下真空浓缩后的果汁可长时间贮藏,但其颜色破坏严重,风味、复原性较差。而真空薄膜浓缩的果汁,由于高温接触时间短,其风味和颜色变化不大,理化成分随浓度的增加而成倍地增长,有效成分破坏较少,在常温下可长期保存,且复水后稍加调整,可基本还原为原果汁。
2 果酒加工技术方面
杨梅果酒生产主要有浸泡法、发酵法两种。浸泡法是以一定浓度白酒浸泡鲜摘杨梅的方法,可以加糖、蜂蜜等辅料,制法相对简便,一般以农家自制为多。发酵法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工厂化生产。陈敏等人2001年、姚茂军等人2002年分别研究了用安琪活性干酵母、补糖、加SO2等方法进行杨梅汁发酵,酿制杨梅果酒。而蒋益虹等人2003年研究红曲杨梅果酒的酿制工艺,用糯米双酶解法糖化得到葡萄糖液补充糖分,通过添加天然红曲色素以增进果酒的色泽。刘锋等人2005年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固定化细胞发酵杨梅果酒的发酵条件。试验表明,与传统发酵法相比,固定化发酵液可达到同样的酒精度,但发酵中残糖含量更低,不用后发酵即可完成干酒酿造,简化了生产工艺,酒液不仅呈现杨梅特有的色泽,而且澄清度高。何志刚等人2006年研究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果酒的pH值、含糖量和壳聚糖用量对杨梅果酒澄清度的影响显著,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与以皂土澄清相比,以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澄清速度快,酒体稳定,对果酒的主要理化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较小。
3 杨梅产业发展思路
杨梅为我国特产资源,国际上对杨梅的研究刚刚起步,而我国随着杨梅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各地杨梅产量巨增,目前仅浙江省杨梅种植面积已经突破6万多公顷,产量达到35万t,并且呈现出不同省份杨梅交替上市的局面,如4月下旬云南杨梅上市,福建杨梅五六月份上市,而最大量的是浙江杨梅,上市在6月中旬~7月初的20多天时间内,其中旺季日供货量达数万吨,销售形势较为严峻。因杨梅成熟产收期相对集中,届时加工能力与原料提供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此,笔者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提出一些发展思路:①立足产季销售,着力提升保鲜技术,延长保鲜期限,扩大销售半径,主打大、中城市,拓展海外销售渠道。主要针对荸荠种、东魁种、丁岙梅等一些优质杨梅品种。②主产地设立较大冷藏库及配置大中型浓缩汁加工设备,针对杨梅对温度敏感和花色苷不稳定的实际,通过改善冷藏条件和真空低温制汁浓缩等,大量贮藏、加工原料,以备产季后逐步消化、再加工,如杨梅汁、冰淇淋、杨梅酒、果蔬粉等。③通过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强对杨梅红色素、多酚等功能因子的认识和利用,通过浓缩、萃取、提炼等方式,转化为功能保健品,提高产品附加值。④加强对杨梅皮、叶等药物及其他功能的研究工作,让杨梅这种特色果品更好地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