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奶农集体逃离养牛业(5)

发布时间:2008-11-13  来源:中国经营报
摘要:在原料奶没有形成健康的收购价格机制状况下,奶农和企业总是在“奶源充足——压低价格”和“奶源紧张——抬价哄抢”的反复过程中积怨。 而在上海乳业专家汤志庆看来,奶农们自身也有责任。在政府扶持下,许多农民一

  在原料奶没有形成健康的收购价格机制状况下,奶农和企业总是在“奶源充足——压低价格”和“奶源紧张——抬价哄抢”的反复过程中积怨。
  而在上海乳业专家汤志庆看来,奶农们自身也有责任。在政府扶持下,许多农民一哄而上,在其没有资金又没有技术的情况下,贷款买奶牛,抵押房子牵来奶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奶农。而当成本过重,原奶价格不好时,没有经验的奶农几乎无力抵抗,只有采取极端的杀牛卖肉行为。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加工委员会主任顾佳升对此的看法是,乳品企业在市场上利用各种新名词提升销售,政府的优惠政策也总是向企业倾斜。但奶农们和终端市场的热闹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收购价不仅不涨,反而由于饲养成本的提升,发生了实际亏损。
  业内公认的一个事实是,在奶产品利益链条上,销售、包装、加工等环节分得的利益超过80%,而提供原奶的奶农只能获得不到20%的收益,但是,这个产业链条上承担最大风险的却是奶农,乳品企业享受着最大的利益。
  中美奶牛研究中心主任李胜利告诉记者,按照他的研究,在整个利润链中,“奶农、企业、销售物流”之间的分配比是“1∶2∶7”,大部分的利润都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花掉了。
  让奶农当股东?
  “在中国,奶牛养殖和原奶提供是一个高风险行当。这是我国奶业积累的深层问题。”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加工委员会主任顾佳升认为。
  一直以来,国内的奶牛饲养一直是个体饲养和庭院饲养为主,饲养模式和条件落后,制约了中国乳品行业的发展。目前,虽然乳品企业都在开拓各自的奶源基地,但不少企业最终是在利用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各种优惠条件进行无序扩张,并不注重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的细节。对于最需要引导扶持和风险规避的奶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机制。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克佳指出,对于农民来说,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应远远高出平均水平。同样规模的土地上种植牧草饲养奶牛,能够达到谷物收益的10倍。但这种收益的实现首先要有机制前提。
  这个前提是,如国外先进农场那样,让奶农通过奶牛和原奶的资产入股,成为乳品加工厂的股东,让养殖者和加工者的利益一致,使奶农的利益和乳品终端市场互动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行业的抗风险力,有效降低行业的总体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最终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安全性将大大提高。
  例如,在新西兰,如果有人要进入乳品加工行业,必须先成为奶农。也就是说,要先买牛,并且还要养牛,然后根据奶农养牛的数量,所提供原奶的数量和质量,申请购买乳品加工企业相应比例的股份。先进、合理的利益捆绑机制使新西兰发展为全球乳业大国。
  根据国际乳品协会的统计,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但是这三个环节的利润比却为1∶3.5∶5.5。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特性决定了,乳品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只有纵向渗透,即乳品加工者首先要成为养牛人,这样才能解决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不成比例的矛盾,将产业链上的各环节联结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平衡机制。
  
曙光闲话
绿色革命:换一种思路看问题
  国内几大乳品企业实行的分散饲养,集中收购,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曾被人们普遍看好,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但现在看来仍然存在重大的缺陷。有关中国农村的制度性改革人们争论了六十多年,是不是还要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下去呢?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洲国家掀起一场绿色革命,主要是水稻、小麦良种推广及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的普及。印度引进墨西哥的小麦改良品种,使全国的粮食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在推广矮杆、半矮杆改良品种的11个国家中,水稻亩产提高了63%,许多国家因此从粮食进口国变成了粮食出口国。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人类千百年来的粮食短缺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在这次农业的绿色革命中,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起了最关键性的作用,一般认为,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在70%以上,最高可达90%。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