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黑龙江省生猪产业,顺应“南猪北养”产业规律,渐次发展。回顾其发展,大致经历了生产力由落后到发达,肉品从自给不足到调出大省,由手工作坊为主向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发展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自给不足阶段:建国以后,黑龙江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外来人员大量涌入。黑龙江省生猪产不足销,肉制品企业原料肉大多来自四川、湖北等地。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91年前后。
北猪南运阶段:我国传统生猪产业集中在河南、湖南、四川等平原农业省份。随着混合饲料(玉米和豆粕)的广泛应用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梯次加快,生猪产业逐渐北移。
到2012年黑龙江省生猪出栏3100万头,居全国第7位,在国家区域优势农产品规范布局中,黑龙江省是生猪生产优势区。自2010年开始,生猪饲养优势逐步释放,年出省活猪保持在300万头左右。
“粮仓变厨房”阶段:去年以来,活猪出省逐渐减少,代之以猪肉出省的增加,外销猪占比达到了47%。今年以来黑龙江省生猪价格在全国居于中游水平,偶尔出现“活猪倒流”情况。呼兰某屠宰企业已有30%猪源来自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