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笔者在沭阳县李恒镇养鸡大户胡波的“沭阳绿缘生态土鸡养殖场”看到,近30亩杨树林内,1万余只草鸡在林中觅食、栖息。胡波介绍,他利用以前在外打工时做“外贸”的经验,进行全程录像、外包宣传,切实打响生态养殖这一品牌。产品畅销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价格也非常可观。仅18日他在苏州市场上草鸡批发价就卖到每公斤24元至26元。在沭阳,像胡波这样的生态养殖大户有1.9万多户,今年以来,己出栏生态水禽等家禽3469.9万羽,优质生猪出栏96.25万头,生态养殖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为了放大生态养殖模式,沭阳县还积极引导村民建立养殖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要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特别是在饲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紧紧围绕一个“土”字和“生态”做文章、创特色、增效益。汤涧镇农民吴孝中联合15户养鹅大户成立沭阳“手拉手”生态鹅养殖合作社,他们与养鹅户签订了无公害生态鹅养殖协议、技术服务协议、防疫协议及购销合同,消除了养殖户后顾之忧。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会员1112户,成为江苏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政策扶持上,该县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及时发放贷款,按半年期小额贷款最低利率执行。同时,对生态养殖大户的贷款投放实行倾斜,县财政全额贴息。并规定,凡是新建生态鹅养殖设施在规模达到336平方米,年生态鹅出栏量达两万羽的养殖户,由县财政给予1.2万元启动资金补贴。养殖户引进由县畜禽产业办公室认定的良种鹅,县财政给予每只10元的补贴,养殖户所需的供电及其它配套设施由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建设,所需建设费用财政全额承担,从而激发了农民从事生态养殖的积极性。
该县还设立了3000万元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养殖、创业资金,结合“脱贫攻坚”养殖项目,?取“养殖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的方式,降低养殖风险,带动更多贫困户走生态养殖致富路。章集社区共产党员刘纯业2007年率先办起综合养鸡场,每年饲养肉鸡在两万只以上,带动全村规模养鸡业发展;沭城镇十字社区村委会干部邱卫民投资近百万元办起绿环鹅业养殖基地,可带动村里70多个贫困户就业致富;大学生村官赵瑞石带头创办养鸡场,去年养鸡1万只,创产值达10万元,目前已带动7户农民养鸡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