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双肩承担起了一个家庭的繁琐家务,并用勤劳与智慧为家庭创造了财富和幸福;她,除了种地、料理家务外,几乎整天都在自己的养猪场忙前忙后,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闲谈;她,今年50岁,中等个儿,身体健康,勤劳刚强,有着男子汉般的性格。她,就是秭归县泄滩乡陈家坡村六组村民、被当地村民称之为“ 高山上的养猪女能手”的王素枝。
家住海拔近1000米高山上的王素枝,家里有水田3亩,旱田5亩;她的两个女儿,现在外打工,都已安家;丈夫曾正社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平常只顾忙开会,找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为老百姓办事,很少照顾家里。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王素枝默默地承担着家中的一切,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尽管有点累,可王素枝还在想着更多的事情,她要找一个门路为家里增加收入,让生活过得更宽裕,为村民真正带好“头”。
2003年下半年,养殖业市场行情走俏,早就有发展养殖业想法的王素枝和丈夫商量,也来“闯荡闯荡”,决定办一个私人养猪场发家致富。丈夫起初持反对态度,主要是不愿妻子再添负担,再者养猪也要靠技术,她能行吗?后来老曾看到妻子态度很坚决,也就只好同意她这样做,于是王素枝拿出家中仅有的靠丈夫打工挣得的一万多元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总共凑了5万元资金,修建了高标准的猪舍、饲料房、水池等设施,还添置了饲料加工、猪舍消毒等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后,王素枝就想办法从外地购回优良“长大杂”母猪1头和“长白”仔猪几十头,就这样她在养猪产业上干开了。
为了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她让丈夫买回一些养猪书籍。通过仔细研读这些资料,她了解了一些关于养猪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养猪的基本技能。
为了熟悉母猪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刚开始的两个月,她几乎日日夜夜守候在猪圈里,左邻右舍都说王素枝是不是脑筋有问题了,怎么成天跟猪在一起?面对邻居们的议论,她只说了句:“有啥法,谁叫我是个养猪的‘门外汉’呢?”
为了把猪养好,她每天早晨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冲洗猪舍,天热的时候每天还冲洗两次,她边喂猪边看书学习,有时候把乡里和村里的兽医请到家里传授打针治病技术,现在她自己学会了给猪子打预防针,对猪进行驱虫治疗,并且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养猪经验,了解到猪的不同发育阶段应有不同的饲养方法和管理办法。由于喂养精心,管理科学,她的母猪产崽率高,猪仔成活率也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过死猪的现象,猪的长势也一直很好。
她还经常到巴东县城去买饲料,虽然交通比较方便,可以用车运,但毕竟是个女同志,年岁也大了,再加上往返路程远,路况也不好,所以买一趟饲料也不容易,但王素枝从来就是独来独往,不愿意耽误丈夫去做这些事,说实话她也怕老曾买不好饲料,误了她的好事,因为她要科学配料,这些老曾是不懂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底,她出栏肉猪60多头,毛收入3万多元,其中纯收入近1万元,她第一次尝到了科学养猪的甜头,而王素枝靠养猪致富的事也在陈家坡村传开来了,村民都称赞她是一个肯钻又敢干的女能人。
2005年,她适当扩大了规模,同时在减少养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上下了一番工夫,当年底,肉猪出栏80多头,毛收入近5万元,纯收入达3万多元。她的养殖场由于有一定规模、重视技术、成效高,所以有不少人到她的猪场去参观学习。
2006年,生猪市场最红火,王素枝的养猪场当年肉猪出栏100多头,创收4万多元,也是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据王素枝介绍,如果生猪市场行情能稳住去年的状况的话,她家养猪场的收入又很可观。谈到这些,朴实的她笑得合不拢嘴,高兴地告诉笔者:“在家喂猪比出门打工要划算多了,我决心就在家里发展,下一步将再次扩大养殖规模,把养猪场越办越大,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