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董志涛:养牛带头人的艰苦创业致富史

发布时间:2009-09-04  来源:大农网
摘要:2003年我家又出手四十余头牛,收益十多万元,我养牛致富的劲头更足了,这多亏了当年乡政府、农技站为我们农民举办的学习班,多亏了刘教授的一番话才使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当然这也与我善于学习肯于吃苦是分不开的。
  董志涛,今年30岁,家住富源乡富民村五组,小时候我学习成绩很好,曾经有过很多斑斓的梦想,但天不遂人愿,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只好回家子承父业,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原来我家的经济条件一般,父亲除了种点儿地外,还养了几头黄牛,但因为不懂技术效益不太显著,我毕业回家后帮着父亲养牛,白天把牛拴到甸子里,晚上牵回来再喂点儿料、饮点水就算完事了。牛长得不是很壮,皮毛也没光泽,遇到牛不吃草、胀肚、不反刍或突然站不起来时,我就常常慌了神儿,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好跑去找大夫或问别人,我想就这样盲目的养牛肯定是不会挣到什么钱的,所以,我跑书店买来书和光碟,自学养牛技术,按照书中讲的秸杆的盐化技术,我把秸杆粉碎了,搅拌上适量的一定浓度的盐水再喂牛,果然牛很爱吃,并且明显比以前长的壮了,毛也顺滑光亮了,看来还是得科学饲养才能把牛养好啊!收到了初步的效果,我坚定了自己能养好牛的信心,那时我家每年约能养十余头左右的黄牛,年收益可达约二万元。

  2000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乡里农技站组织的科普之冬培训班,听了畜牧局高级畜牧兽医师刘元栋的讲座,他谈到了我们密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农村大量的农作物秸杆等有利条件,正适合发展畜牧业。刘教授的话提醒了我,我们富民村恰恰是山多地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呢?我养牛的规模还太小,这堂课上,我了解到了一些优良品种的牛,养牛的基本要点,要养在户上,改在站上,育肥在场上,抓舍饲、要揉碎,抓改良、要冻配,抓母牛、要补喂。虽然是几句简短的口诀,却是老教授们多年总结出的经验,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刘教授还讲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这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回去后,我经过认真思索认为:我们富民村山多地多,有可供放牧的场地,而且我家在林场包了150亩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秸杆足够供百余头牛食用,再次,关于牛的防病治病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一些简单的常见病我已经能够独立处理,我觉得我具备发展大规模养殖的能力了,经过一年的准备,2002年初,我与朋友到吉林花七万余元新购进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优良种牛,并新购入一批牛,这时我家的牛已经存栏达五十头了。养牛是个精心活,发现牛哪里不对了,我都及时查清原因,每年按时打疫苗,养牛也是个脏活儿、累活儿,这些我都能克服,我及时清理牛舍,定期消毒,尽量让牛住的舒服点儿,每当看到这一群牛个个膘肥体壮,争相吃草时,我都喜从中来。2002年,我家的牛出手约四十头,收益约十万元,我并没有就此收手,我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2003年我又投资一万余元,新建牛舍一栋,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一百头牛,2003年我家又出手四十余头牛,收益十多万元,我养牛致富的劲头更足了,这多亏了当年乡政府、农技站为我们农民举办的学习班,多亏了刘教授的一番话才使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当然这也与我善于学习肯于吃苦是分不开的。

  看到我养牛发了家,众乡邻也纷纷跑到我这里取经,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教他们,致富不能忘了众乡亲嘛,在我的带动下,我们富民村养殖业发展的非常快,几乎家家有牛羊。现在我家的牛每年都能保证有六十头的存栏,每年可出手约四十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循环。

  2004年的时候,富源乡的布病比较严重,我家也免不了受到累及,牛的价格下降很多,很多农民都产生了恐慌,不敢发展畜牧业,甚至不敢吃牛羊肉,针对这种情况,乡政府请来了刘元栋教授专门就布病问题为农民做了讲座,我也参加了这个讲座,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布病并不可怕,只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是可以避免的,人只要做好个人防护,讲究卫生,特别是产犊时做好防护,人是不会被感染的,所以我养牛致富的决心并没有动摇,市场就是这样,有高峰的时候,也会有低谷的时候,现在牛的价格已经又有所回升了。

  现在,都在提倡产业结构调整,毕竟土地是有限的,所以要把以农业为主转向以畜牧业为主,市委也提出了“兴畜富民”战略,我想,现在政策这样好,我在发展养牛业上还是大有可为的,我有决心,也有信心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并且越走越好。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