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慕名来到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新村、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宛城区汉冢乡三八村,一走进书记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荣誉奖牌,粗略统计了一下足有40多个,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车头”就是市人大代表、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十佳新型农民、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该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天顺。群众说“没有他就没有俺三八村的今天”,他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高的评价呢?
外联内引跑项目
三八村在农业学大寨时期曾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它的步伐明显慢了下来,最后甚至跌入了谷底,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了,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三八村紧邻白桐干渠,由于地势低洼,有上千亩荒地长期闲置,张天顺和村委一干人经过出外考察发现,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种粮不成,就开挖成水塘,引导群众养鱼,因为没有养鱼经验,都是白水养鱼,效益极低,养鱼户纷纷打了退堂鼓,张天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经过多方打探,终于联系到了外村水产养殖能人胡金光,自1995年11月份起,和村里签订承包合同,承包荒地15年,个人先后投资180多万元,开发出600多亩的水面,引进了鱼病防治技术、繁殖技术、配料技术,从而辐射带动了全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2005年胡金光又到武汉水差养殖研究所学习取经,带来了新经验、学到了新技术、引进了新品种,在养殖品种上由原来的4个常规鱼种,发展成现在的食用鱼12种、观赏鱼20多种,在养殖技术上,80%的以上养殖户均实现了循环养殖。年创利润食用鱼3000元/亩、观赏鱼30000元/亩。
2004年春上,张天顺主动做李金玲的工作,让她利用村里麦芽厂的闲置厂房,办起了全村首家养鸡场,由当初的几百只发展到现在的15000只的规模,全部实现了防疫、配料、收蛋、鸡粪处理现代化。截至目前,共发展3000只—15000只得养殖场5个。
2007年年底,张天顺又北上郑州,到省农业厅与专家座谈,引进了一批新西兰红梨,种植120亩,当年就能挂果。
2009年5月,又与村内在外的投资商陈更云达成合作意向,由其投资建起有机蔬菜种植大棚基地300亩,接着又在此基础上经支部引导,发展成为秋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后又发展壮大为设施蔬菜园。年创效益40万元,亩产效益12000元,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农户 500余户。仅此一项就能让全村人均增收8%。
张天顺还满怀信心地说,争取今年下半年再建成一个300吨的保鲜库,让有机蔬菜的保鲜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