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土地上,一个有名气的医生扔掉“铁饭碗”,在农村一片荒山上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名优产品,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肥料,却能保持高盈利,没有一点废物,实现养殖、种植、深加工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经济效益是一般企业和种、养场的几倍。 以其创业事迹为原型拍摄的8集电视连续剧《土楼人家》在中央台各套播出后,他的生态农业便成为全国众多投资者和各级政府,在加入WTO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典范。
从土楼里飞出来的大鹏鸟
2000元起家的创业史
蓝招衍是畲族客家人,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蓝屋村。那里山峦起伏,自古以来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当地村民世代沿袭住在一朵朵状如蘑菇形的土楼群里,如今那土楼便成了名扬天下的独特人文景观和世界遗产。
蓝招衍的父母都是农民,他排行老大。因为家里穷,加上母亲长期患病,从幼时起,打猪草和养牛成了他的必修课。特殊的生存环境,磨砺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组织能力。1984年他从福建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医院工作,次年入党,而且很快就成为医院的骨干。
蓝招衍的弟弟蓝招宝,1988年高考落榜后不甘寂寞,种药材,养鱼,办工厂,做买卖都失败,使原来贫穷的家雪上加霜,他成了父亲眼里的败家子。许是苍天有眼,就在蓝家境况窘迫时,一个信息给了蓝氏兄弟命运的转机。1990年的一天,蓝招衍和几位朋友在饭馆吃饭,见这家饭馆老板花45元从一个猎人手里买了只死野鸡,这情景让他怦然心动,他想,一只死野鸡就能卖这么好的价钱,如果养野鸡岂不很快可脱贫致富?事有凑巧,没过几天他又在报纸上看到“山珍野味畅销,养殖珍禽可致富”的信息,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养野鸡。
第二天,他们瞒着父亲将家里仅有的两头大肥猪卖了再凑齐2000元钱,弟弟蓝招宝怀揣这笔钱一路啃馒头去外地学习,10多天后买回来10只山鸡蛋,到家时已身无分文。“30元一个蛋?”一辈子在穷山村度日的老父亲听了差点晕过去,又气又急,抡起巴掌就朝蓝招宝脸上去,做儿子的只好含泪默默走开。
蓝招宝用家里的母鸡孵蛋,可野鸡没孵出来,村里一场鸡瘟使他家的母鸡也死未。情急之下,蓝招衍从邻村一位朋友那里以每天5角钱的代价租来一只母鸡孵蛋,可没孵几天又死亡了,临时只好用热水孵化,几经折腾,前后孵出7只雏鸡,当他托起毛绒绒的小生命时,泪水从他被熬红的双眼夺眶而出。他把小鸡放在猪舍里饲养,喂的是五谷杂粮,就连他母亲服中药熬剩下的药渣也喂给野鸡吃,反而使鸡很少生病。期间雏鸡被老鼠咬死了几只,最后只剩下3只成鸡。
由于历史的原因,1990年那时,村民们的观念十分陈旧落后,蓝氏兄弟花2000块钱只饲养了3只野鸡,被人们认为是“傻蛋”,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一天,两个村民在小饭馆吃饭,话题自然围绕着蓝氏兄弟养野鸡侃谈起来,他们的谈话被一个也在饭馆里吃饭的广东人听到了,此人姓陈,专门收购各种野生动物,便在他们指点下找到了蓝家,想以每只65元的价格买下3只野鸡。当心细的蓝招衍打听到广东那边吃野味的人多,经营野味的酒家无不生意红火,餐饮业对野鸡的需求量大得惊人的情况时,便无论如何不肯卖掉这3只野鸡了。因为他发现野鸡抗病力特强,能抵抗几次的鸡瘟,且青草、药渣、米糠都吃,如今市场又好。于是他果断想办法贷款1万元,批量购进了野鸡和同是野味的鹧鸪进行饲养,成活率达98%,结果产品一出来就被酒家抢购,当年不但收回了投资,还净赚2万块钱。
就这样,蓝氏兄弟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地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史的第一笔,从此改写了他们的命运。
一波三折,低谷中重新崛起
由于珍禽市场很火爆,效益连年翻番。经过3年的发展,山下那幢风雨剥蚀的百年老屋和屋里屋外一排排简陋的鸡舍,已无法容下不断扩大的珍禽规模,于是在市、县、镇领导的支持下,将养殖场搬迁到荒山上,并于1993年5月挂牌成立了“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短短三年,他们已积累了100多万元资金,雄心勃发,朝着更宏大的目标迈进。
上山之初,规划占地几百亩的生态农庄满目苍凉,凹凸不平,若是下雨,那粘稠的泥浆连鞋跟都会拔掉。仅三通一平就要几十万元投资,无异于第二次创业。然而,他们豁出去没日没夜玩命干了几个月,在山下打了两口水井;铺设了几千米的输水管;同时架高压电线,购备用发电机组,还花10万元铺了条水泥路。接下来又组织员工一边生产一边栽树、种果,所以巨大的投入终于换来现代化的养殖场和生态农庄的花红果绿,春华秋实。
事业的征途总是那么坎坷,1994年的一天,工人在拌药时误将1ppm配成1%,药物浓度增加了万倍,1万余只野鸡和鹧鸪死于非命,只剩下367只种鸡和部分鸡苗。一时间,晴朗的天空轰然倒塌,企业为此负债几十万元,员工怕拿不到工资纷纷离去,连2000元聘请的技术员也摇着头走了。
就在公司风雨飘摇之际,蓝招衍决定辞去医生,全身投入担任公司董事长。但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当医生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不错;山珍野味市场虽然好,效益也高,但又苦又累,万一再失败了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可铁了心的蓝招衍耐心做工作:“我是条铮铮汉子,岂能见难就退,尽弃前功,何况重创之下仍比当初创业时的条件要强得多。成功与否取决于养殖技术和销售,技术已掌握,而珍禽的销售价每只几十元都供不应求,这次主要是管理失误,今后只要抓好管理,企业一定能再次红火。” 当蓝招衍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家当和积蓄拿去做产品宣传和引进新品种时,面对已是背水一战的丈夫,她什么也没有说。
初次接手工作,他首先动员弟弟招宝到福建农业大学学习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公司所有的事都扛在自己一人身上,没有了做主治医生的惬意和舒适,取而代之的是超负荷的劳动——喂饲料、联系客户、开拓业务、购材料、请工人搞基建,风里来、雨里去,每天仅有弟妹二人帮他,起早摸黑地艰难恢复生产。
苦心人,天不负。当年年底,各种珍禽每只暴涨几十元,最高达100元,公司共销售2.5万只,收入170万元,企业终于转危为安,一片红火。
尝到养珍禽的甜头后,他又引进了当时极走俏的黑凤鸡、绿壳蛋鸡、贵妃鸡,到95年仅这几个品种就为公司带 来100多万的收入,成为华东最大的珍禽基地。
就在他把事业发展更大时,1996年初夏,闽西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吞噬了众多的乡村。因为山体滑坡,山下通往公司的水泥路被崩塌破坏,电线、水井和输水管以及电话线全都被凶猛的泥石流冲垮。呼啸的台风将养殖场屋顶的瓦片和梁住一股脑儿地掀翻了,成千上万只待售的山鸡和鹧鸪,以及正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黑凤鸡、绿壳蛋鸡死的死、伤的伤,不死的也远走高飞。面对一片狼藉,员工们泪流满面,蓝招衍的心中陡然涌起难言的沧桑感,是啊,企业刚摆脱困难,正是蓬勃发展之时,历经几年的心血又几乎被一场无情的台风和洪水毁于一旦。但是,这位泰山崩裂不折腰的汉子硬是挺起了脊梁,吃住在工地,带领员工们日以继夜进行灾后重建,仅3个月时间就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但他却瘦了一圈。
成功并非偶然
自从遭遇两次重大挫折,蓝招衍痛定思痛,决心从严治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科学管理,实施海尔的OEC管理模式,为企业向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管理上,他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贯穿于工作的每一环节。他请来退伍军人当教官,对公司员工进行军事训练,强化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来永定之前,对于一些新闻媒体宣传招宝公司在管理上如何如何,我以为多半是溢美之词。百闻不如一见,在他的生态农庄呆了几天,我信服了。在蓝招衍的珍禽养殖场,员工们清一色地都身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从进大门起有三道消毒区,员工只有先消了毒才能上岗。进入珍禽饲养区,只见两旁绿树环绕,地面、墙面干净整洁,无垃圾粪便,更无蜘蛛网、青苔和蚊蝇,每一座院落的棚顶爬满葡萄藤和南瓜,鸡舍运动场架着的竹竿上挂着常青的松枝,使整个养殖场四季苍翠,空气清新,闻不到一点臭味,难怪那些羽毛漂亮的孔雀、山鸡、绿壳蛋鸡、大雁等珍禽成群结队地在闲庭信步呢。
蓝招衍对生态农庄的标准化管理之所以奏效,除制度的保证以外,还得益于他10年的行医生涯。他将医学知识融会贯通,针对动物的生理、病理特点,研制出纯中药制剂——珍禽康宝1号、2号,可防止珍禽、野猪、野兔不生病,更是杜绝了瘟疫;他用针炙在野鸡颈部扎针后,野鸡就不会成天飞来飞去,又快长。他精通珍禽养殖技术,他的珍禽孵化率和成活率均在98%以上,产蛋率也大大高于同行水准。为保证质量,公司种禽种蛋严格按农业部《种畜禽生产管理条例》来生产,环节多,成本较高。一个北京客户对比其它场后说:“你们太老实了,马虎一点就比现在要发多了”。蓝招衍说:“我出身农村,深知农民的困苦,要损害他们的利益我良心受不了,我的人生信念不允许我这样做。”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技术,也使他的公司受益良多,很多客户宁愿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前来他公司购买优质产品,在13年中无一例合同纠纷,在全国同行业口碑很好。笔者在公司的客户留言中看到大量对他们的技术、服务、质量发自内心的高度评价。
生态农业创新高
他早在94年企业摆脱困境后,就感到要使企业做大、做活,一定要种养结合、综合开发才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在此之前尝过了甜头。因为他原先在公司旁边荒山种植的一片板栗林,工人将每天清扫的禽粪埋入树下,无需成本,每年收入10万余元,且果的品质极好。这使他意识到生态种养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使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而且他从各种报刊了解到,在我国国民经济五大部门中,农业已成为利润最高、最热门的朝阳产业,优惠政策又最多,一些有识之士投资名优种植、养殖等高效农业都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他决心在农业领域建一个全国大型的生态农庄。
1997年他从一个水果专家处了解到风靡欧美的第三代水果——美国黑树莓、美国红树莓将会走俏国内市场。他就率先引进在他的生态园种植,效益非凡。
1998年,他高价引进了世界特大名枣——台湾青枣,这种枣速生、快长,当年种植每株就可挂果30公斤,每斤卖到10多元。好家伙,一棵树的产值达几百元。众多乡邻纷纷前来观看,要求购苗发展,他也不失时机繁殖大量优质苗木,仅此一年获利百万元。
尝到甜头后1999年他又大规模引进了农业部从墨西哥引进并大力推广的“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目前菜片、种片销售非常火爆。
一次,公司业务员送珍禽到广州,了解到野猪极为走俏,每公斤30元的批发价仍供不应求,进一步考察证实了野猪抗病力比家猪强,而它主食的青草、南瓜、红薯在公司的果树林遍地都是。于是花数十万元建猪舍,引品种,聘请技术人员,利用青草和一部份经EM生物处理后、带有香味的珍禽粪便饲养野猪,效果很好。由于成本极低,产品又被商家提前订购,这样当年就获利10多万元。
奇妙的是他循环利用野猪粪便及其吃剩的植物和一些珍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变废为宝。沼气用来珍禽及野猪仔保温和生活能源,沼液连同沼渣又是台湾青枣、黑树莓、红树莓、食用仙人掌、板栗的优质有机肥,不但使果树的成本几乎降为零,而且产量特高,口感很好,属绿色食品,市场价格比同类产品更高。由于肥料充足,果树下套种的牧草及各种青草长得非常鲜嫩,他又引入了草食动物——野兔,用牧草作饲料,收入几乎是纯利。同时对喜食青草的珍禽,每年可节省几十万元的饲料,还大幅度地提高了珍禽的产蛋率、受精率、成活率。这样生态园的种植区,在创造高效益的同时还成了养殖场的天然饲料仓库,源源不断地提供饲料,而养殖区也成种植区的优质肥料仓库。他还把农户的农田承包过来,利用农庄的肥料种植玉米,作为珍禽、野猪的饲料,进入下一次循环。另外他还别出心裁,将淘汰的珍禽喂市价几百元1公斤的乌龟和20元1公斤的美蛙,将漂亮的山鸡、孔雀、红腹锦鸡等羽毛加工成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标本,使之成为人们摆设家居、办公的工艺品,还出口意大利。剩下的珍禽肉加工成味美可口的野味食品。
这种循环利用的生态经营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没有一点废物,其经济效益比单一的种植、养殖场提高数倍,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之路。公司每天都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学习、洽谈业务的客商、农户和各地农业部门的领导。
他还独具慧眼,在全国珍禽行业最早通过互联网,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及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客户只要点击网址就可选购该公司的各种名优产品。此举使企业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年年大幅度提高。
事业如朝阳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他的公司已发展为占地200亩、年产值超千万元,集种植、养殖、深加工、科研、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生态庄。整个公司处在绿树成荫,彩旗飘扬,四季瓜果飘香,野鸡飞舞、孔雀争艳、野猪欢跳的美丽世界。公司门口那栋具有欧式风格的培训楼与茵茵的绿草、鲜花、相映成辉,让很多外地客户误认为是名家别墅。
花香自有蝶飞来。最近一个从网上得到信息的新加坡客商,前来考察招宝公司的生态农庄后大感兴趣,准备投资400万美元,把它开发成一个集观赏珍禽异兽、摘果赏花、狩猎、钓鱼、烧烤、健身、度假、休闲购物、标本加工制作、品尝山珍野味、稀有蔬菜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庄。
几年来,福建省永定招宝公司生态农庄的名气越来越响了。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及福建省主要领导曾亲临视察;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江西卫视等中央和地方几百家媒体,都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他们的创业事迹还被拍成8集电视剧《土楼人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国反响巨大,他的生态农庄已成为人们投资发展高效农业的样板。那些挂满墙壁的“优秀民营企业”、“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铜牌和奖旗以及省、市、县领导视察公司的照片,已经对他卓尔超群的业绩作了最树威的注解。
为了使企业向集团化和高科技发展,2000年,他挺进中原,在合肥注册成立了安徽省招宝农业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新一轮创业,并在合肥市购置了120亩土地建一个新的基地,还准备在六安开发区建一个2000亩的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还在厦门、上海设立分公司。他还与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堂弟蓝招武一起共同投资一家高科技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从事微波纳米陶瓷系列产品、智能IC卡及电脑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始进军高科技和房地产市场,争取在几年内成为知名的上市公司。
扔掉“铁饭碗”养珍禽
发布时间:2007-10-30 来源:湖南农业信息网
摘要: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土地上,一个有名气的医生扔掉“铁饭碗”,在农村一片荒山上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名优产品,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肥料,却能保持高盈利,没有一点废物,实现养殖、种植、深加工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经济效益是一般企业和种、养场的几倍。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福建古田县:外来“小媳妇”变成致富“领头雁”
- ·福建安溪县:水里瓜菜无公害 施农产有得卖
- ·福建宁德:林下养土鸡 山林添生机
- ·福建南安市东田镇凤巢村:“抛荒村”变身“鳗鱼
- ·福建建宁县:梨明星,带着“粉丝”发梨财
- ·福建泰宁:吴建华 赶着香猪奔富路
- ·回乡创“竹林人家” 农家乐土得掉渣
- ·福建宁德笕下村:葡萄架下敲开致富门
- ·福建龙岩“仙草大王”义务教农民种“草”赚钱
- ·福建:一个渔村的“海带致富经”
- ·福建文坊村村官项新文:科技富民领头羊
- ·福建三明:种植致富带头人 张元勤
- ·福建蕉城:“混搭”种植让农民致富有道
- ·福建将乐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农民收入过万
- ·养猪达人手脚慢?智障人士不为难
- ·福建永春县:房前屋后竹柳树 生态致富两不误
- ·浦城养殖贵妃鸡 每斤八十不嫌低
- ·武平一大学生返乡种植中药材 年收入达20多万
- ·福建:黄石金山村民菜地里抱出“金娃娃”
- ·闽清尚德村30余村民种植鹿角灵芝 打开致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