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重庆不是简单地为城市增绿造景,还要引导农民最大限度地发展林下经济,耕山致富,使重庆“两翼”最贫穷的渝东南、渝东北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3年户均增收过万元,让“穷山荒山”变为“金山宝山”。
近两年来,全市在森林重庆建设的热潮中,创新思路,探索出三大全新模式,有力推动了万元增收,有力推动了兴林富民。
模式之一
应急谋远,大力培植原料林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承担着天然林的保护重任,发展林产工业有其局限性,但却有着广阔前景。
几年前,永川区林业局从福建引进尾巨桉,通过科研实现了本土化;从湖南益阳引进南竹,与本地优质竹子杂交,培育出速生丰产质优的新型原料林。
这只是我市创新造林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市林业局借势扩展,构建起以速丰林为基础,以新型产业油茶、橄榄林为支撑,以良种培育、木竹制造、油料加工为主业,生态、循环、高效、可持续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了规模效益。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2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原料林建设,全国各地共有100多家知名企业投资重庆森林工程建设。
模式之二
林果遍地,千树万树摇钱树
生态为本,特色为魂。站在山巅,远山近岭,花果满园,一派生机,过去荒山野岭,如今变成了葱葱郁郁的林果生产基地……近年来,城口县以林果种植为实现农户增收的主要门路,已经先后打造出了厚坪等4个万亩干果乡(镇)。去冬今春,全县新建了6.5万亩经济果林。两年后,全县干果基地将超过60万亩。
像城口一样,全市形成了9个专业发展林果产业的区(县)和200多个乡(镇)。核桃、板栗集中在城口、巫山、云阳等8个县;柑橘重点在垫江、梁平、忠县等9个区(县)。据测算,再过两三年,全市林果产业的综合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模式之三
青山碧水, 文化搭台游人醉
近几年来,重庆市依托森林工程建设,唱响了生态旅游“山字经”,大力发掘生态文化特色,拓展生态文化领域,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全市每年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超过8亿元,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
围绕森林举办的节会更举不胜举:重庆森林旅游节、重庆花卉博览会、第十届亚太兰花大会异彩纷呈。永川茶山竹海旅游文化节、垫江牡丹节、巫山红叶节,有力提升了森林重庆的品质和内涵。
随着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不少地方成为“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名县”,形成了“壮丽三峡、画廊乌江、俊秀武陵山、避暑仙女山”等旅游品牌,串起了西部生态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