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禽流感(2)

发布时间:2006-05-20  来源:
摘要:不同毒株的禽流感病毒在致病力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一些毒株是无致病力的,这些毒株长期存在于某些野生的水禽体内,被感染的宿主可没有任何临床的表现,抗体滴度也很低或几乎为零。一些毒株感染敏感家禽后,可在家禽

  不同毒株的禽流感病毒在致病力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一些毒株是无致病力的,这些毒株长期存在于某些野生的水禽体内,被感染的宿主可没有任何临床的表现,抗体滴度也很低或几乎为零。一些毒株感染敏感家禽后,可在家禽体内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但被感染禽毫无临床症状和病变。另一些毒株则会引起敏感家禽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和/或产蛋量下降。还有些毒株,即所谓的高致病力禽流感毒株(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ufluenza Virus,HPAIV),可引起敏感禽群产生100%的死亡率。
  在临床上,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常与以下的一些因素有关。(一)家禽的种类 例如一些毒株对鸡有致病力,但对鹅和鸭却无致病力,一些毒株能感染同居的水禽,但却不能感染同居的鸡。(二)家禽的品种和品系 同一禽流感病毒如分别感染外来快大型肉鸡和本地土种黄鸡,则外来快大型肉鸡无论在症状、病变和死亡率上都比土种黄鸡严重。(三)龄期因素 虽然各日龄的鸡对禽流感病毒都敏感,但开产种鸡在产蛋高峰及高峰之后期间特别敏感,老龄家禽的敏感性则低于幼龄禽。(四)家禽的健康状况 同一株禽流感病毒对健康禽群造成的损失低于在健康状况不佳的鸡群造成的损失,在非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这种差异更加明显。(五)应激因素 受冷、贼风、气温的急剧变化等应激因素均明显加重了禽流感感染禽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经济损失。(六)细菌的合并或继发感染 无论是在实验室内试验还是生产现场,都可以证明在禽流感感染禽群后,如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控制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细菌性感染,所造成的损失相对会低一些。
  研究表明,禽流感的毒力与病毒的分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是各基因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但HA在其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病毒感染细胞时,病毒的HA首先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含有唾液酸的细胞受体结合,病毒进入细胞后,HA参与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要完成这一过程,HA必须经过蛋白酶的切割变成HA1和HA2。自然感染的流感病毒,其对禽类的致病力主要由HA切割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决定。如果HA易于切割,则毒株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反之,则致病力较低。研究表明,如切割位点插入多个特殊的碱性氨基酸,那么HA的切割就变得相对容易,病毒的毒力相应增强。
  研究还发现,如HA切割位点插入宿主细胞的多肽序列,蛋白酶对切割位点的敏感性也将大大提高,病毒的毒力也将相应增强。这种现象在流感病毒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可能普遍存在,并且可能是高致病力流感病毒出现的一个原因。
  HA切割位点附近的空间构型发生变化,也影响病毒的致病性。如1983年春发生于美国宾州的禽流感,由于HA的茎部缺失了一个与切割位点非常靠近的寡糖,从而减少了该寡糖对蛋白酶的排阻作用,导致病毒毒力的增强。
禽流感病毒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同时或先后感染动物,也能导致病毒的毒力增强。原因是病毒或细菌的呼吸道感染可使局部的炎症反应蛋白质浓度增加,其中的激肽释放酶、凝血酶、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对流感病毒有激活作用。因此,混合感染细菌后,流感病毒对宿主的损伤加重。
  禽流感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没有超常的抵抗力。对氯仿、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比较敏感;对热敏感,56℃加热30min,60℃加热10min,70℃以上数分钟均被灭活;苯酚、消毒灵(复合酚)、氢氧化钠、雅好生(碘制剂)、漂白粉、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均能迅速使病毒灭活。但禽流感病毒对冷湿有抵抗力,在-20℃或-196℃低温下贮存42个月,病毒仍有感染性。
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条件下,能感染多种禽类,在野禽尤其是野生水禽(如野鸭、野鹅、海鸥、燕鸥、天鹅、黑尼鸥等)中,较易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病毒在这些野禽中大多形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而成为禽流感病毒的天然贮毒库。
  家禽中以火鸡最为敏感,鸡、雉鸡、鸽、鹌鹑、鹧鸪、鸵鸟等均可受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而大批死亡。过去一般认为家鹅和家鸭对禽流感病毒不敏感,感染病毒后大多无明显症状,但近年的资料表明,鹅和鸭在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后,也有明显的症状和病变,尤其对幼龄的鹅、鸭,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